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二中心醫院(461700)姜海貞
腦出血指的是非外傷導致的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在腦卒中中占有較大比例。腦出血患者發病大多在情緒激動或費勁用力時,腦出血早期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幸存患者也大多伴隨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及運動功能障礙等后遺癥[1][2]。相關研究表明,在患者進行治療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可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3]。為研究優質護理對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本院特選取近3年于本院行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80例進行分析。具體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行微創血腫清除術腦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0~76歲,平均(63.07±6.32)歲;其中頂葉部位出血9例,基底節部位出血20例,顳葉部位出血11例。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52~77歲,平均(63.62±7.01)歲;其中頂葉部位出血11例,基底節部位出血18例,顳葉部位出血11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做好入院記錄、叮囑用藥、管理飲食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主要包括:①術前護理: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并對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告知其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微創手術的優勢;并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避免術后并發癥引起患者不安。②術中護理: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操作,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同時保證整個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防止感染。③術后護理:保持穿刺引流管順暢,及時關注患者狀態,避免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檢查引流管性狀及是否有受壓情況,若引流管中的液體呈現鮮紅色,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于術后2~8h密切關注患者癥狀,該段時間是患者出現并發癥較多的階段,如患者術后昏迷程度過重,且反復清醒昏迷、呼吸變慢、一側瞳孔散大,表明患者極有可能再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術后1~2d對患者禁食,可根據患者病情留置胃管,保證患者日常機體消耗,并同時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腹脹、嘔吐等癥狀;患者出院前對其及家屬進行出院指導,告知用藥治療的重要性,保證規律服藥。此外,教會患者自測血壓,做好血壓監測,防止病情復發,建議患者定期入院復診,確保預后。
1.3 評價指標 ①使用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定,總分為45分,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與分值呈負相關。②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分(ADL)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百分制,分值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ADL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AD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AD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腦出血患者往往會伴隨一定程度上的神經功能缺損,而血腫塊是造成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療腦出血時,清除血腫塊是關鍵[5]。傳統的開顱手術風險較高,術后患者存活率較低。不過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微創術逐漸被運用到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微創血腫清除術可直接、快速、準確地進入出血部位,具有操作時間快,手術風險小等特點,可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對患者其他部位的損傷,增加治療安全性[6][7]。而護理即在對患者行血腫清除術的同時針對患者在圍術期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干預,旨在幫助患者早日恢復[8]。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s,分)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n=40) 31.36±5.01 19.41±4.14 11.629 <0.05觀察組(n=40) 32.57±6.21 14.32±5.53 13.881 <0.05 t 0.959 4.660 - -P>0.05 <0.05 - -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n=40) 53.76±4.43 81.33±7.32 20.379 <0.05觀察組(n=40) 52.29±7.92 91.74±5.77 25.462 <0.05 t 1.025 7.064 - -P>0.05 <0.05 - -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對照組低、ADL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優質護理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且可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原因在于優質護理根據患者在圍術期出現的心理及生理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態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便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優質護理區別于常規護理的被動性,主動為患者服務,體現了護理的人性化,可有效減少突發不良事件的發生,加強護患關系,營造和諧的就醫環境;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護理和出院指導,可減少術后意外事件發生,保障患者出院后照顧和護理延續,具有較好的預后效果[9-12]。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患者治療中,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而且能夠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