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462000)涂暢 李陽 趙燕
在對腎內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有諸多風險因素存在,嚴重者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所以護理人員要不斷強化自身風險意識,對護理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仔細分析,提高護理安全性[1]。本研究為此也進行了探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腎內科納入的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30.05±8.12)歲,包括3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疾病類型:腎小球炎15例,腎病綜合征10例,尿路感染25例;觀察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30.21±8.26)歲,包括35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疾病類型:腎小球炎16例,腎病綜合征11例,尿路感染23例。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P>0.05,差異不明顯,符合臨床對比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健康指導與病房環境護理等。觀察組(針對性護理):先對腎內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然后再對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附表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1.2.1 護理風險因素 ①患者:因為病情較為嚴重,患者精神抑郁、出現認知性精神障礙;過高期望醫療水平;患者配合度低下。②專業疾?。夯颊吣挲g大,身體虛弱,存在感染、跌倒可能性;患者要進行透析治療,存在出血、靜脈內瘺閉塞風險;用藥復雜,風險性高。③護理人員:缺乏溝通技巧、服務態度欠佳;缺乏專業素質與崗位責任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淡薄。
1.2.2 針對性護理對策 ①心理護理。患者因為不熟悉醫院環境,缺乏對疾病的了解,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心理支持與鼓勵,提高其依從性。②用藥指導。囑咐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用藥期間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患者腹膜透析液渾濁、出現腹痛現象,及時與醫生聯系。盡量不發放整盒口服藥物給老年患者,避免其多服、漏服與遺忘。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食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低磷食物,降低腎臟負擔。如果患者出現水腫現象,對其電解質和體液平衡進行觀察,指導其多次、少量飲水。④出血、造瘺血腫護理。首次透析時,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病房腹膜透析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向其講解透析的相關知識,促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進行透析,避免腹膜透析管扭曲、牽拉。每天對患者超濾情況進行觀察。⑤跌倒護理。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如果患者存在較大的跌倒風險,則要對其加強監護,妥善安置其常用物品,一旦發現患者跌倒,應及時對其進行合理處理。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腎內科護理人員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提高其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加強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培訓,不斷擴展其專業知識面,促使其掌握新儀器、新技術;根據科室護理要求,制定并落實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護理人員自身責任感,最大程度降低護理風險。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內瘺出血、內瘺血腫、壓瘡、感染以及跌倒等并發癥發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s)和(%)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用t檢驗與卡方檢驗差異,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腎內科的大部分腎病患者不存在實質性的臟器損傷,主要包括:酸中毒、功能衰竭、炎癥等病癥,腎代替療法為其主要治療方法[2]。本研究通過分析得知,腎內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專業疾病因素和護理人員因素三個方面。為了對針對性護理的效果進行探究,本研究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可以針對性護理效果的顯著性。
綜上所述,針對腎內科護理風險因素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在臨床上存在良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