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450000)胡興月
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微創顱內血腫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等方式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預后質量[1]。然而由于手術方式的不同,需要對患者采取具有差異的護理方式,如此才能避免患者出現不良現象,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將重點探討微創顱內血腫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護理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齡為52~64歲,平均年齡為(58.1±4.9)歲,病程為6~70h,平均病程為(38.1±0.2)h;實驗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齡為53~65歲,平均年齡為(59.2±5.1)歲,病程為7~71h,平均病程為(39.5±0.1)h。納入標準:①符合重癥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未患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的合并癥;②不符合手術條件。將此次的研究目的與方法告知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由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此實驗經倫理委員會同意。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處理,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比較(例,%)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局麻,并進行CT掃描以確定患者的病灶位置,之后進行穿刺,使顱骨充分暴露,對其鉆孔以形成3×3cm的骨窗,剪開腦膜,使用穿刺針在無血管位置對水腫進行穿刺,抽出血腫液后使用生理鹽水對血腫腔進行沖洗,之后置入引流管,最后對切口進行依次縫合。實驗組施以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對患者進行局麻,并進行CT掃描以確定患者的病灶位置,使患者采取仰臥體位,之后依據CT掃描結果選擇適合的穿刺針進行穿刺。使用YL-1穿刺針對顱骨及硬腦膜穿刺,穿刺成功后將針芯拔出,連接引流管,利用注射器抽出血腫液后使用生理鹽水對血腫腔進行沖洗。血腫清除后拔出穿刺針,進行3~5d的引流。
1.3 觀察指標 患者的預后效果,評價標準:I級為完全康復,生活自理;II級為輕度殘疾,可進行部分生活自理;III級為中度殘疾,生活無法自理,但可依靠拐杖行走;IV級為重度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無法行走;V級為植物人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將所收集到的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百分百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以率作為統計描述,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比較:經過相應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無顯著差異,見附表。
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將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若未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將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與后遺癥,更為嚴重者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其承受嚴重的病痛[3]。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此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需要加強對其治療與護理,如此才能提升其生活質量,擺脫疾病困擾。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為傳統的治療方式,需要對患者的顱骨進行較大面積切口,同時還需要進行引流,以徹底排出血腫液[4]。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無需對患者進行較大面積切口,使用穿刺針即可實現對血腫液的清除。兩種手術方式均能夠對血腫液進行有效的清除,可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兩種手術由于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而在護理方面需要采取具有差異的護理措施,具體的差異如下:①在并發癥與感染方面,相比于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需要對患者進行較大面積的切口,同時在以往的傳統手術中,由于醫生無法嚴格的遵循無菌操作規程,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患者缺少相應的健康知識與護理知識,因而在較大程度上將會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感染現象,使患者承受額外病痛,因此在感染護理方面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5]。對于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患者而言,在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注意患者的肺內情況,避免發生肺部感染,同時還需要觀察穿刺部位的感染情況。對于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患者而言,除采取上述的護理措施外,還需要嚴格對切口進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每日對切口進行換藥,在此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過程進行,以此來降低感染的發生率。②在引流的護理方面,對于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顱腦進行較大面積切口,若未予以良好的引流護理,則在術后24h內顱內將會出現再次出血的現象;對于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患者而言,術后24h內發生再次出血幾率較低,因而護理人員僅需要確?;颊唢B內的壓力值維持在正常水平,并且加強引流觀察。將二者比較而言,在術后24h內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患者的顱內護理,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則需要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處理。③在切口恢復方面,由于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無需對患者進行較大面積切口,因而患者的切口可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然而對于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患者而言,患者的切口較大,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因而在切口恢復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無菌護理,每日進行換藥,同時在必要時還需要對切口進行修補,以促進恢復;除此之外,在進行修補過程中,還需要嚴格避開顱內血管與神經,以免對其形成損傷,從而對患者造成額外的不良影響。
依據本項研究結果可知,采取上述兩種手術方式后,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未出現植物人現象。護理人員依據不同的手術方式與患者不同的恢復程度采取了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包括對感染的護理、引流的護理與切口恢復方面的護理,使得患者獲得了良好的恢復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微創顱內血腫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在護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護理人員需要明確各自手術方式的不同操作過程,并且依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差異性的護理方案,如此才能有效地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提升患者的預后質量,使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