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467000)崔春麗
結腸造口是行直腸癌根治術病人的常用術式,造口缺乏括約肌的控制,與肛門的生理性排泄相比,造口排泄不受控制,且需要造口袋收集糞便,因此,為提高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采取延續護理干預尤為必要[1]。微信是當前人們常用的一種溝通手段,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等優點,因此微信平臺在延續護理干預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微信平臺在支氣管哮喘、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免疫疾病等疾病的延續護理干預的應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2]。筆者將微信平臺應用于直腸癌根治術及造口術病人的延續護理干預中,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直腸癌根治術及造口術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③意識清楚;④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微信的習慣。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具有精神疾病史者;③生活無法自理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116例病人分到觀察組(n=58例)和對照組(n=58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50~80歲,平均(61.18±4.42)歲;文化程度:初中12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27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50~80歲,平均(61.25±4.46)歲;文化程度:初中10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28例。觀察組及對照組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通過統計學軟件分析,統計結果均顯示P>0.05,表示兩組病人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病人予以常規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常規延續護理干預,病人出院后每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同時組織病人參加造口聯誼會及健康教育講座等活動,造口聯誼會及健康教育講座為2周舉辦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微信平臺干預,具體如下:首先建立名為“直腸癌術后病友”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在病人出院時,將印有“直腸癌術后病友” 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的相關簡介及二維碼發放給病人,并協助病人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確診每一個病人均關注了“直腸癌術后病友” 微信公眾號并加入了微信交流群。每日上午9:00,由微信公眾號定時推送一條與直腸癌相關知識及造口護理相關的鏈接,鏈接內容主要包括直腸癌的誘因、治療方式、造口術、國內外的最新護理動態、自我護理經驗分享、病例分析等。告知病人在閱讀微信平臺推送的內容后,應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回復“不理解”或“完全理解”,由護理人員每周日統一整理反饋的信息,若超出20%的病人對推送的內容反饋為“不理解”,則由護理人員在微信交流群進行統一的、詳細的解答。每天下午14∶00~16∶00護理人員均持續在線,在此期間,所有病友均可提問。鼓勵病友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病友交流自己的自我護理體會。兩組病人的護理周期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病人的自我效能、并發癥發生情況。自我效能采用Bekkers等制定的造口相關自我效能調查表進行評價,主要包括社交效能、造口照顧效能2個維度,共6個條目,分值為0~14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自我效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分析,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作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的檢驗方法,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作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的檢驗方法,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病人的自我效能比較

附表2 兩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1 兩組病人的自我效能比較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及對照組病人的社交效能評分、造口照顧效能評分及總分比較,統計結果均顯示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病人的社交效能評分、造口照顧效能評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有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62%,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4.48%,經χ2比較,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傳統的延續護理干預主要以電話隨訪、家庭訪視、舉辦講座、組織聯誼會等形式進行干預,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上述形式均缺乏連續性、實時性。隨著手機的廣泛應用,微信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微信平臺管理具有費用低、耗時少、方便快捷等優勢,可使病人足不出戶就能獲取直腸癌手術及造口的相關知識,提高了病人對直腸癌及造口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有效提高了病人的治療信心[3]。通過微信群的互動交流,可迅速拉近病人與醫護人員間的距離,提高了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緩解護患矛盾。此外,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直腸癌及造口術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技巧,成本低廉、針對性強、簡便快捷,可大大減少延續護理的費用、時間及人力[4]。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社交效能評分、造口照顧效能評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護理人員在微信平臺輔助下,可對病人開展及時的心理疏導干預,并能及時解決病人的疑問,有效緩解了病人的不良情緒;同時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送造口的相關護理信息,可提高病人學習造口相關護理知識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此外,通過微信群的交流,可加強病友之間的交流,減少了病人的無助感和孤獨感。造口護理技能缺乏是造口相關并發癥的高危因素,而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可提高病人的造口相關護理知識的了解,同時護理人員還能及時糾正病人造口護理存在的誤區,提高了病人的造口護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直腸癌根治術及造口術病人的延續護理干預中應用微信平臺管理,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并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