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肖可
相關研究表明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為此,臨床上加強血脂異常的防治工作極為重要。相關數據指出,血脂異常多與人們健康認知、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存在密切關系[1]。王淑清[2]等研究也證實了,對血脂異常患者實施生活方式干預,能明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就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在血脂異常體檢者中的應用效果作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健康體檢的血脂異常患者130例,依據體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男48例,女17例;年齡38~62歲,平均年齡(49.53±11.42)歲。觀察組男44例,女21例;年齡36~61歲,平均年齡(49.41±11.36)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指導,即在體檢報告中附上一份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告知患者自行閱讀和學習。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建立微信公眾平臺,通過組織患者參加知識講座和主題活動、微信推送信息等形式,介紹血脂異常的相關知識,教會患者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為。②心理護理。微信平臺上多與患者溝通,及時給予疏導,介紹成功的案例,鼓勵和表揚患者,增強自信心。③飲食指導。依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每日活動量等,計算每日膳食總熱量及1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并將其轉化成飲食處方形式發放給患者;建議患者應均衡膳食結構,以低鹽低脂、富含膳食纖維飲食為主,戒煙戒酒。④運動指導。告知患者應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太極、羽毛球、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鐘。1.3 觀察指標 于干預3個月后采集靜脈血檢測兩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采用生活方式自評量表[3]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由24個問題組成,分為6個項目,總分54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方式越健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對比(±s)
組別 總膽固醇(m m o l/L)甘油三脂(m m o 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 m o 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 m o l/L)生活方式量表評分(分)對照組(n=6 5) 5.9 4±0.7 1 2.0 6±0.3 6 4.1 5±0.5 2 0.8 6±0.4 2 3 6.8 6±5.7 8觀察組(n=6 5) 4.8 5±0.6 3 1.5 5±0.3 1 3.3 8±0.4 7 1.4 6±0.4 8 4 2.6 5±5.8 3 t 9.2 5 8 8.6 5 5 8.8 5 7 7.5 8 4 5.6 8 6 P<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較低,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生活方式量表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較低,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及生活方式量表評分較高,表明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可降低血脂水平,改良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數患者均缺乏對血脂異常的了解,加之常規的健康教育大多是通過患者自行學習,無法有效認識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長此以往,極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威脅。因此,予以健康生活方式干預,通過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對于血脂異常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促使其采納護理人員的建議;通過心理護理,能消除患者的疑慮和擔憂,改善心理狀態;通過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能明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血脂異常體檢者實施健康生活方式干預,能促進患者采納和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調節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