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455000)郭靜
上消化道出血為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項重要因素。若不及時開展治療極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如何提高該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減少患者死亡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1]。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系統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自患者入院到出院所制定的一整套護理計劃,該護理模式不僅能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縮短患者康復住院時間,還可以讓患者掌握健康知識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附表1 兩組住院時間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

附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54.8±2.6)歲;觀察組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2.9±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110例均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②患者均無其他嚴重臟器疾病;③患者均意識清醒可配合治療,本次研究通過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者和其他疾病影響研究結果的患者;②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肝腎臟器功能障礙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者或對本研究不耐受者;③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排除不愿參于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方式進行干預,即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觀察患者病情、疏導患者情緒等;觀察組則以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由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護士長等共同組建臨床路徑小組,并結合患者病情、查閱臨床資料及文獻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并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系統培訓,確保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及理論知識,并嚴格按照路徑表內容實施各項護理工作。②護理路徑表實施。入院時,護理人員需耐心地向患者介紹醫院情況及主治醫生、護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時護理人員需做好各項搶救準備,以確保后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入院第1d,護理人員需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法,包括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注意事項、治療方法及效果等,增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同時需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予以患者止血藥物處理。入院第2d,需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并叮囑患者禁食、禁飲,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并做好預防誤吸處理;此外,需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第3~7d,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并協助患者抬高下肢,同時需向患者解釋各項操作的作用及目的,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可指導患者適當地進食流質食物,協助患者進行下肢運動,觀察患者黑便情況。第8~14d,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食物,并指導患者通過放松療法、深呼吸等方式舒緩不良情緒;出院前1d及出院當天,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知識宣教的重視,促使其掌握出血征象識別方法及出血時的應急處理措施,交代各項注意事項;同時需指導患者問卷調查表填寫。③路徑表實施情況反饋。責任護士需每天對護理路徑表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對于已執行項目用“”標記;并對各項特殊情況、交班情況進行記錄,并共同進行討論分析。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②比較兩組住院時間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③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1.5 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及干預后3d內患者胃液呈淺綠后澄清,紅細胞、血紅蛋白水平升高或趨于穩定、大便隱血陰性;有效:治療及干預5d達到上述結果;無效:7d后大便隱血實驗呈陽性,胃液為咖啡色或淡紅色[2]。以自制問卷調查表評定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量表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護理滿意以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定,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用SPSS19.5分析,定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9%,其中顯效34例,有效16例,無效5例;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4.6%,其中顯效21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X2=5.15,P=0.023)。
2.2 兩組住院時間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急危重癥疾病的一種,其多是因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所致,具有發病急、病情嚴重、致死率高等特點,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脅極大[3]。及時予以患者對癥治療及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幫助。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其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自患者入院到出院所制定的一整套護理計劃。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的建立可為護理方案的實施提供有效保障,且通過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護理路徑表的方式可顯著提高護理方案的針對性與條理性,有利于促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提供各項護理服務,可促使護理服務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且護理路徑的實施還可有效地避免因護理人員工作繁瑣而造成的遺漏、疏忽現象發生,對確保各項護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實、提高護理干預效果都有重要幫助[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干預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有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