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項城市人民醫院(466200)于喜梅
鼻竇炎和鼻息肉是近幾年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現在臨床鼻竇炎以及鼻息肉的治療多采用鼻內鏡技術[1][2],然而鼻內鏡技術雖為微創手術,仍會對鼻內部結構有創傷,比如術后鼻部及頭面部疼痛不適、鼻腔內填充物的壓迫等會對機體造成刺激,引起患者應激反應,出現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3]。為提高鼻內鏡技術對鼻竇炎和鼻息肉治療效果,本文將探析和評價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內鏡治療后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和價值。
1.1 患者基本資料 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選取本院行鼻內鏡治療的鼻竇炎、鼻息肉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96例患者均有鼻塞、流鼻涕、嗅覺遲鈍等臨床癥狀,個別患者有頭痛、頭蒙以及記憶力減退癥狀,其中最長病程為15年,最短病程為1.3年。觀察組,男性34例,女性14例,最大年齡70歲,最小年齡19歲,中位年齡(36.91±10.15)歲;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69歲,最小年齡18歲,中位年齡(37.26±11.06)歲,兩組患者基礎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無差異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12小時禁食水、鼻腔清潔,術后體位指導以及飲食護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時,同時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模式:①認知干預:術前宣教,充分告知患者有關所患疾病的基礎知識、手術具體步驟包括麻醉方式、手術操作,提高患者認識,避免患者過度緊張、焦慮情緒。②鼻腔干預:術后將患者處于大約45°半臥位,此體位可減少氣流對鼻腔造成的刺激,減少出血量,有助于呼吸和引流;給患者示范正確的咳嗽、打噴嚏和扶鼻方式;術后2天,取出鼻腔內海綿,收縮鼻腔,徹底清理鼻腔內血痂和積血;術后疼痛的患者在2日內給予鼻部及額頭放置冰毛巾,緩解疼痛不適,也可選擇合適清洗劑來清洗鼻腔,2次/d。③飲食干預:術后,以清淡、半流質食物為主,避免食過熱、粗硬、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盡量減少說話,多飲水。④心理干預: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及時詳細、耐心、認真地解答患者的疑惑和及時消除患者疑慮,保持熱情和端正的服務態度。⑤健康教育指導:出院指導告誡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項,并要求定期檢查,向患者講解鼻竇炎以及鼻息肉的有關防治知識,了解其發病的危險因素[4][5]。
1.3 臨床觀察標準 有效:患者臨床反應消失,內鏡檢查其竇口處于開放良好的狀態;好轉:癥狀得到緩解,內鏡檢查竇內黏膜位置有水腫現象形成;無效:臨床反應未呈現好轉趨勢。SAS評分判定中,焦慮程度與分數呈正相關。疼痛分級判定中,等級越低,疼痛感越低[6]。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臨床數據均行SPSS19.0軟件處理,其中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依從性以及滿意度用率用(%)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兩組SAS評分用(±s)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若數據對比P<0.05,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詳情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入院后和鼻內鏡治療前SA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入院后和鼻內鏡治療前的SAS評分對比,其中觀察組鼻內鏡治療前SAS評分較比入院前呈現為顯著降低的趨勢(P<0.05),和參照組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 觀察組術后疼痛分析中,0級26例、1級12例、2級6例、3級4例;參照組中,0級10例、1級9例、2級15例、3級14例,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評分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多項依從性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3。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鼻腔出血、鼻腔黏連、眶周血腫及術后感染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4。
2.6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中,十分滿意38例(79.17%)、滿意7例(14.58%)、不滿意3例(6.25%);參照組中,十分滿意29例(60.42%)、滿意10例(20.83%)、不滿意9例(18.7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入院后和鼻內鏡治療前SAS評分對比
附表3 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評分的對比(±s)

附表3 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評分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用藥依從性 生活習慣依從性 飲食依從性觀察組 48 23.19±6.35 22.25±7.38 21.79±8.05對照組 48 16.82±7.03 17.73±8.18 15.65±7.95 x2 5.1042 4.8472 4.9730 P 0.0395 0.02647 0.03281

附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當前因環境空氣污染及不良生活飲食作息習慣,鼻息肉以及鼻竇炎發病人數逐年增加,我國鼻竇炎以及鼻息肉的患病率已到達15%左右,屬于常見病、高發病;鼻息肉以及鼻竇炎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甚至并發精神心理疾病、焦慮抑郁等,患者對其治療效果期待較高,所以鼻內鏡技術被廣泛接受。鼻內鏡技術因其快速直觀解決鼻腔內部病變,可提高手術效果,然而術后仍有疼痛不適,對患者的預后不利,有研究提示降低術后疼痛,提高患者術后治療的依從性將直接關系治療效果,本文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下兩組的各種指標進行比較,綜合護理主要通過積極主動了解患者感受,化解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不適感,體現更多的人文關懷,來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及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明顯。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鼻內鏡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減輕患者焦慮,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依從性,最終提高鼻內鏡技術鼻息肉以及鼻竇炎的有效率,本研究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鼻息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