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451100)王改娟
妊娠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不僅會對孕婦造成身心傷害,還會危及胎兒的正常發育,影響母嬰結局,為此,此次研究通過給予妊娠糖尿病患者不同的藥物治療,觀察患者用藥后的血糖水平、低血糖發生狀況,分析門冬胰島素聯合地特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臨床療效,以確定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
1.1 基本資料 研究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試驗對象,按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參照組:年齡為23~37歲,平均(29.4±4.2)歲;孕周27~33周,平均(28.6±4.1)周;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例;研究組:年齡為24~39歲,平均(29.7±4.3)歲;孕周27~34周,平均(28.9±4.2)周;初產婦26例,經產婦14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有氧運動和飲食調整,參照組采用門冬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72)治療,每日三餐前進行皮下注射給藥,用量為0.5~1.0U,密切觀察患者三餐前的血糖水平,及時進行調整。研究組采用門冬胰島素聯合地特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07)治療,門冬胰島素用法與用量同參照組,地特胰島素每晚睡前進行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為4U,根據患者治療前1天的血糖水平進行用量調整,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及計量資料用(n,%)與(±s)表示,x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FPG、2h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上述觀察指標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的血糖達標時間(6.3±1.5)d明顯短于參照組(8.4±2.1)d,且其低血糖發生率(2.5%)明顯低于參照組(15.0%),組內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對比(n,±s)
組別(n=40)FPG(mmol/L) 2hPG(mmol/L)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 9.6±3.2 6.8±2.2 15.3±3.6 11.3±2.5 10.5±1.3 7.6±1.4研究組 9.5±2.7 5.3±1.6 15.5±2.7 9.3±1.5 10.4±1.2 6.1±1.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妊娠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水平不穩定,會增加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影響孕婦的分娩結局[1]。常規的飲食調控和運動干預,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但無法使血糖達標。此次研究以妊娠糖尿病患者為觀察對象,給予患者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FPG、2hPG、HbA1c水平明顯低于參照組,且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表明門冬胰島素聯合地特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低血糖發生率,促進患者血糖達標。門冬胰島素屬于胰島素類似物,具有降糖效果迅速,作用時間短的優勢,餐前注射門冬胰島素后,即可進食,同時有預防餐前低血糖的效果,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2]。地特胰島素作為中性、可溶性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時間較長,且接近人體生理性基礎胰島素分泌,能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幾率。因此,將門冬胰島素與地特胰島素聯合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療時,可增強血糖控制效果,顯著降低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能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幾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