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酒曉盈 李琳 蔡春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重度腦出血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兩組,各44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6.24±6.47)歲。對照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5.89±6.13)歲。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評估、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延續性康復護理,內容包括:(1)院內護理:①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了解,依據具體情況進行疏導,鼓勵其積極面對治療。②康復鍛煉:依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及被動運動。③飲食護理: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的規劃,多食用高營養食物,避免辛辣食物的食用。(2)出院后延續性康復:由主治醫師、主管護士等組成護理小組,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對用藥進行指導,對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講解;建立個人隨訪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藥情況及家庭信息等,及時對隨訪內容進行記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教;制定出院后飲食及功能鍛煉的方案,指導家屬對方法進行掌握,對患者進行有效監督;對反饋結果及時進行記錄,依據結果對方案及時進行調整,并依據調整后方案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指導。出院后前1個月由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每周1次隨訪,之后隨訪次數改為每月1次,持續隨訪1年,隨訪途徑包括上門隨訪、電話隨訪及網絡視頻隨訪等。
1.3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評分:采用神經功能缺損相關卒中量表(NIHSS)[1]對兩組神經功能進行評估,0~42分,分值與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呈負相關。②生活質量評分:運用健康調查簡表(Short Fro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2]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測評內容包括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職能、生理功能、整體健康狀況8個維度。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評分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F-36評分較對照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對比(±s,分)

附表1 兩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n=44)29.54±3.67 2.68±0.87 47.238 0.000對照組(n=44)29.71±3.85 7.55±1.42 35.821 0.000 t 0.212 19.398 P 0.833 0.000
附表2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對比(±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n=44) 43.19±5.87 85.26±11.37 21.809 0.000對照組(n=44) 42.86±6.25 70.42±9.86 15.660 0.000 t 0.255 6.541 P 0.799 0.000
本研究結果顯示,將延續性康復護理應用到重度腦出血術后康復中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開展延續性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延續性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了有效的心理護理、康復鍛煉、飲食護理、隨訪指導等。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改善了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的信心;通過進行康復訓練及飲食干預,給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指導,促進疾病的康復;且通過隨訪指導,及時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了解,指出患者康復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行為,有效對其進行糾正,對于患者后期的恢復發揮督促作用。總體看來延續性康復護理通過實施全面系統的干預措施,使患者及家屬對術后的護理形成了深刻認知,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進行,促進了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將延續性康復護理應用于重度腦出血術后康復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