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集團總醫院(467000)盧妞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診治的82例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65~80歲,平均(69.82±3.15)歲。觀察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65~78歲,平均(68.13±2.9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及腎內科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者飲食指導,飲食以低鹽、低脂、高蛋白為佳;給予日常活動指導,避免過度勞累;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依據《中國慢性腎臟病防治指南》向患者進行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等。觀察組則在上述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①入院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保持主動、熱情的服務態度,告知患者入院注意事項,介紹慢性腎臟病相關知識及于我院治療所能達到的預期效果。由專人對患者詳細信息如家庭狀況、生理狀況、生活習慣、患病情況及治療過程等進行統計。②心理護理。慢性腎臟病具有病情反復遷延、病程長等特點,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治療費用較為高昂,因此患者心理活動較為復雜,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③家屬配合。家人是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理支柱,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應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向其發放腎臟疾病知識手冊,給予家庭日常護理指導,讓患者家屬科學地、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并將優質護理服務延伸到院外,讓患者在家中也能接受科學的護理干預。充分發揮家屬的心理支持作用,讓家屬幫助患者建立治療、康復信心,提高患者遵醫行為。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評價兩組患者遵醫行為。遵醫行為評價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包含治療依從性、遵醫囑服藥、合理飲食、合理活動等四個維度,評分與遵醫行為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和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遵醫囑服藥、合理飲食、合理活動等遵醫行為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護理干預后遵醫行為對比[n(%)]
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腎臟病以腹膜透析為主要手段,雖可取得一定控制效果,但目前尚無法完全治愈。良好的遵醫行為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心理壓力大,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因此探尋一種科學的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遵醫行為進行改善,從而優化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護理工作者的共識。
大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需長期進行打針、服藥等治療,易產生焦慮、自卑、孤獨等心理問題,同時由于患者疾病認知程度不夠,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消極情緒的持續進展甚至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絕大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而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以維持生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四肢水腫、深靜脈置管處疼痛等多種并發癥,其精神高度緊張,不愿配合治療[2]。本研究中,觀察組遵醫行為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與家屬是陪伴患者治療的主體,在護理工作在給予家屬一定程度的家庭日常護理指導,有助于幫助家屬科學、積極地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讓患者取得成就感,有助于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投入對醫生、護理人員工作的配合等有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遵醫行為,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