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473000)盧玉麗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來我院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干預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0.54±4.28)歲;發病時間2~12h,平均發病時間(4.28±1.05)h。常規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59.71±4.35)歲;發病時間2~12h,平均發病時間(4.09±1.13)h。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行CT或MR檢查證實,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發病時間≤12h;腦梗死首次發病;意識清醒,能配合護理干預。排除標準:嚴重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腦部惡性腫瘤者;有癲癇病史者。
1.3 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急性腦梗死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予以人本位整體護理,具體如下:①護理評估:詳細詢問患者個人史、既往史、發病特點、臨床癥狀,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記錄患者感覺及運動障礙類型、出現時間、誘發因素、進展特點及并發癥狀。評估患者肌力及癱瘓嚴重程度,檢測患者是否有語言功能障礙、吞咽障礙及隨意運動障礙,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合理護理方案。②健康指導:向患者普及急性腦梗死的基本發病特點、臨床特征、病情變化規律及預后。詳細講解目前治療目的,督促患者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堅持康復訓練,制定合理康復訓練計劃。③生活護理: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幫助患者進行洗漱、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指導患者進行均衡飲食。④心理輔導: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協同家屬鼓勵患者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主動關心患者,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向患者宣傳疾病基本常識,消除患者焦慮、悲觀等心理。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及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IHSS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越好;Barthel指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比較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 兩組患者干預前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干預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Barthel指數高于常規組(P<0.05),見附表。
2.2 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85.71%,干預組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附表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對比(±s,分)

附表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對比(±s,分)
注:*表示干預前后比較差異P<0.05;#表示兩組組間比較差異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NIHSS評分 Barthel指數干預組 35 干預前 27.25±2.84 31.57±4.81干預后 10.35±1.28*# 77.18±10.85*#常規組 35 干預前 26.83±2.71 32.04±4.59干預后 17.64±1.51* 59.71±9.58*
急性腦梗死發病突然,病情嚴重,多數患者會出現感覺及運動障礙,影響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導致患者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功能[1]。臨床上常規予以藥物及康復治療改善患者預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嚴重后遺癥。
人本位整體護理理念是以自身角度為依據,以生活、心理護理為主要途徑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措施[2]。人本位整體護理對入院患者進行基本病情評估,密切關注患者病情進展,防止病情突變造成不良影響。醫護人員向患者宣講疾病相關知識,可有效避免患者進行不良行為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威脅生命健康。康復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運動。生活中,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醫療環境,從衛生、飲食等日常生活中予以患者精心護理,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比較常規護理與人本位整體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影響結果進一步表明,進行人本位整體護理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較常規護理良好,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