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城鎮化進程和城市化建設發展的道路上,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和技術性日益受到重視,它要求在城鄉布局、建設功能、功能培育、形制創新等方面逐步得到較大的優化性發展。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城鄉規劃編制技術手冊》(2015年6月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結合了近年來城鄉規劃的實踐案例,研究當前城鄉規劃編制技術的新發展趨勢,對城市規劃中的建設規劃、戰略規劃、分區規劃、城市設計、村鎮規劃、市政工程規劃等多方面課題進行了系統化和專業化的論述,同時還從規劃術語的角度展現了當前城鄉規劃編制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創新趨勢,對城鄉規劃的戰略管理、項目開發、技術創新等都有著較高的參考借鑒價值。
一、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的變革
筆者認為,在城鄉規劃決策的環節中,大數據技術的引進帶來了三大改變:
首先是公民在城鄉規劃決策環節中的參與權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大數據技術打破了傳統城鄉規劃決策信息的封閉性,讓城鄉規劃的決策環節面向廣大公眾進行開放,匯集民智民愿,從而保障城鄉規劃在公共資源的配置上更透明、公平、公正。
其次是城鄉規劃的決策有了更廣泛和準確的數據支撐,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大數據時代可以廣泛搜集相關的數據,包括城鄉規劃的設計方案、技術參數以及歷史經驗和教訓,從而在城市規劃的決策環節就做到多次的模擬演示,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科學的設計和真實的需求,避免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出現大的紕漏,造成資源浪費。
再次是城鄉規劃的決策理念更加多元化,廣泛吸取國內外的先進理念。在大數據時代,國內外在城鄉規劃建設上正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交流,我們不僅可以從本國本地區的建設經驗中汲取營養,同時也可以在國際化的城鄉規劃建設中選擇適合我們運用和創新的優秀經驗,以保證我們的城鄉規劃決策更加國際化、現代化和多元化。
二、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的運用
正如上文提到的,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升級給城鄉規劃決策的科學性、開放性和多元性帶來了顯著的變化,具體來說,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大運用途徑中:
1.信息共享
大數據時代,信息共享正在成為一種常態。信息共享,既是一種公開性的事務信息共享,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在民眾中的認知度和信賴度;同時,它也是城鄉規劃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溝通,確保城鄉規劃在理念決策和建設技術上做到更嚴謹,提高城鄉規劃決策的精準度,以及城鄉規劃后期實施的效率和質量。
2.大數據建模分析
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大數據建模正在成為相關技術人員和決策人員所必需的手段,通過大數據建模的模擬,讓城鄉建設的規劃方案以一種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然后再針對細節上的數據和需求進行調整,這樣不僅有利于對科學化數據的精準把握,還有利于城鄉規劃決策技術成本的壓縮。目前在城鄉規劃的大數據建模應用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種數據分析工具等,如GIS(地理信息系統)等,都被廣泛使用,并在大型的城鄉規劃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城鄉規劃中運用大數據建模分析技術手段和技術工具可以讓技術人員和決策人員充分考慮到多種動態的需求和變化,提高城鄉規劃建設的資源利用率。
3.科學評估
城鄉規劃建設的科學評估也是決定城鄉規劃建設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環節,在規劃編制階段、規劃實施階段和規劃結果評估階段,大數據技術都將加強評估的科學化水平和動態化水平,讓數字化的評估手段充分整合規劃目標,并對一些未能提前預估的不確定因素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對城鄉規劃實施中的評價指標和監測結果進行衡量,對一些偏差進行有效的調整優化,以保證城鄉規劃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和質量。
總的來說,城鄉規劃建設的數字化發展,以及大數據技術在城鄉規劃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它是確保城鄉規劃決策和建設實施科學性、合理性、準確性的重要技術手段,從創新發展的角度來看,大數據時代的技術升級還將進一步驅動城鄉規劃建設向前發展。
(周振宏/碩士,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