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旭紅
摘要:小說《傲慢與偏見》描寫了四起完全不同的婚姻,體現了18、19世紀之交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所持的不同態度和觀念,隨著小說劇情的發展,作者簡·奧斯汀本人的婚戀觀鮮明地呈現出來。奧斯汀呼吁婚姻務必應以誠摯的愛情為基礎,但她同時認為經濟基礎是美滿婚姻的保障,提倡并贊美“愛情第一,財富第二”的婚戀模式,除此之外,幸福的婚姻還應門當戶對,相互理解,有相同的志趣與品味。
關鍵詞: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 婚姻觀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1-0185-04
19世紀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簡·奧斯汀一生創作了6部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傳頌的具有空前影響力的小說,它們分別是《諾桑覺修道院》《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莊園》《傲慢與偏見》《愛瑪》和《勸服》。她的創作在西方小說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艾德蒙·威爾遜認為她是“能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座”的作家,在她的6部小說中,其中以《傲慢與偏見》最為著名,英國小說家文藝評論家毛姆對這部小說評價甚高,認為它具有非凡的魅力,甚至將其列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她的這部作品生動地描繪和展現了18、19世紀之交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況。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的文筆和敏銳的洞察力描寫了英國某保守和閉塞鄉村小鎮的社會生活和世態人情,通過紳士、淑女間的婚姻愛情故事,展現了中產階級的人情世故。婚戀是《傲慢與偏見》創作的主題,有趣的是奧斯汀本人卻終身未嫁,因此,奧斯汀及其作品的婚姻觀點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傲慢與偏見》敘述了五樁不同的婚姻,進而揭示了奧斯汀的婚姻觀。奧斯汀認為兩情相悅是婚姻幸福美滿的最基本的條件,她認為沒有愛情,只為了情欲結合的婚姻注定失敗;沒有感情,為了物質而聯結的婚姻是盲目而苦澀的。奧斯汀雖然反對單純為了金錢和地位而結婚,但同時也強調,完美的婚姻必須以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保障,如果一個人既得到了愛情,又得到了金錢,那她就獲得了幸福美滿的婚姻[1]。總之,奧斯汀強調最理想的婚姻是相互之間有真摯的愛情,因為這是幸福婚姻的基石,雙方同時須有共同的志趣和品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此外,美滿的婚姻還得門當戶對,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奧斯汀的婚姻觀很美好,可以說是完美無缺,卻因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緣分,終身未嫁。富有學識與教養,聰慧得體的奧斯汀最終沒能得到她心中奉行的“愛情第一,財富第二”的理想婚姻。《傲慢與偏見》是她最喜愛的作品,通過對小說中五對截然不同的婚姻的分析,她對愛情與婚姻所持的態度躍然紙上,因此可以說《傲慢與偏見》是她婚姻觀的縮影。
一、對小說中五對截然不同的婚姻的分析
(一)貌合神離的婚姻——班納特與太太的婚姻
班納特先生年輕時的年收入頗豐,而班納特太太當時也年輕貌美,這樣的結合可謂“相得益彰”,從世俗的眼光來看,應當是一樁很般配的幸福的婚姻。但是班納特夫婦的結合很草率,一個是貪圖錢財,一個是貪戀青春美貌。婚后不久,班納特先生就發現班納特太太是一個愚鈍、不學無術、智力貧乏而又心胸狹窄的女人,也發現他們兩人的性格是天壤之別,他們之間興趣品味格格不入,感覺自己選擇了一個完全與自己毫無共同語言與志趣的人來共渡一生,所以婚后不久,他對班納特太太的深情厚誼和應有的尊重便消失殆盡了,他們夫婦之間完全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剩下的只是嘲諷、冷漠和互不理解[2]。因此,他經常沉迷于打獵和讀書,以此獲得人生的主要樂趣。由于兩人在結婚時只注重金錢和外在的美貌,而忽略了雙方之間內在的智慧、修養、志趣與品味,導致他們總是無法進行對等的有效溝通,所以他們的婚姻長久以來一直貌合神離,事實上他們的婚姻卻是在兩人相互折磨、相互煎熬中勉強維持。
(二)最現實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
在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中,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起了主導作用。柯林斯是貝納特先生的表侄,又是貝納特家庭財產繼承人,但是他舉止呆板粗俗、愚蠢滑稽,具有驕傲自大、順從謙卑的雙重性格,他靠著巴結凱瑟琳·德希爾夫人當了牧師。夏洛特是伊莉莎白的閨蜜、好友,她聰慧、善良、受過良好的教育,頗有見識,但她又是一個姿色平平,沒有任何財產的弱子女,27歲了仍待嫁閨中。在18世紀的英國,人們對婚姻觀的普遍認識是:“大凡家境不好,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把結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退路,盡管結婚并不一定讓人幸福,但總算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后不致挨凍受饑”[3]。所以為了將來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不成為家人的負擔,冰雪聰明的夏洛蒂卻在伊莉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后,主動出擊,即使柯林斯是一個很讓人生厭、滑稽、庸俗可笑的家伙,即使她明白自己和柯林斯之間毫無共同語言與志趣,“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整個房子似乎非常舒適宜人”。她還時常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可見她對柯林斯是沒有多少愛意的。所以她不惜犧牲美好的情感嫁給柯林斯,目的只有一個,追求世俗的利益,即為提高身份地位,為將來的衣食無憂找一個依靠。她選擇柯林斯,不是從感情因素考慮,而是為了柯林斯的財產和身價,她的婚姻選擇是置幸福于不顧的。柯林斯恰好需要一個妻子,所以他們一拍結合,締結了一樁以物質利益為交換的婚姻。奧斯汀借伊麗莎白之口對這樣的婚姻進行了嘲諷。
(三)情俗欲享樂型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
班納特家的小女兒莉迪亞,從小被母親驕生慣養,舉止輕浮、魯莽、行為放蕩,喜歡周旋于利頓的軍官們之間,且以被男人追棒和獻殷勤為榮,對于追求她的人來者不拒。她對人事缺乏正確的判斷,在她看來,是否有英俊的外表是她判斷這個男人能否成為值得托付終身的丈夫的唯一標準,卻置相互之間是否有真情實愛于不顧,所以,她迷戀威克姆的英俊的外表和勻稱的身材,甚至“癡迷”他那所謂“迷人”的談吐,還沒弄清威克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輕率與之私奔。但威克姆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道德品質極度敗壞、貪婪、生活奢靡、毫無誠信可言的人,威克姆攜麗迪亞私奔,僅僅因為在躲債過程中有美女陪伴可消除寂寞,更主要的目的還是金錢,因為他想讓達西為他償還欠下的債務[4]。且他們在婚后彼此用情不專一,又極盡揮霍奢侈,因此,這段所謂的愛情沒有持續多久就“情淡愛馳”了。這是一樁以金錢和情欲為交換的婚姻,彼此之間毫無誠摯的愛情可言,注定是一樁不會幸福的婚姻。
(四)最幸福的婚姻——簡與彬利的婚姻
奧斯汀所描寫的簡就是一位完美的女性,她傾國傾城,美麗善良,溫柔嫻靜,端莊優雅,以至于在第一次舞會上,彬利先生就對她一見鐘情,簡也為彬利所深深吸引,她對伊莉莎白稱贊彬利說:“他是個典型的好青年,有見識,脾氣好,人又活潑,我從沒有見過這么討人喜歡的舉止——那么端莊,那么富有教養”[3]。由此可見,她也愛慕著彬利。像簡這樣美麗大方,聰慧得體,并且有著與之相匹配的好性格的完美女性也只有真正的紳士才能配得上,而彬利具有良好的家世,年輕富有,儀表堂堂,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他就是紳士中的典型。簡和彬利的婚姻可謂有情人終成眷屬,從表面上看,是理想的幸福的組合,是貝納特太太所說的最漂亮的姑娘與有產業人士的組合,但他們性格上也有細微的缺陷,那就是缺乏足夠的自信、主見和洞察力,以至于彬利先生曾經拿不定主義簡究竟是否愛他,且他遇事易受他人影響,彬利也一度因為二人的家庭背景的差異而對結婚不抱任何希望。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由于兩人之間相互吸引,彼此愛慕,他們拋開身份,地位的阻礙,最終在所有誤會得到消除,歷經各種困難和考驗之后,有情人終成眷屬,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成就了美滿婚姻。他們的婚姻既有對彼此的性格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誠摯的愛情作為基礎,又有一定的經濟后盾作為保障,可以說是郎才女貌,幸福美滿,天作之合。
(五)最令人羨慕的婚姻——伊莉莎白和達西的婚姻
伊莉莎白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雖然沒有像大女兒那樣美得不可方物,但她是個冰雪聰明,有主見,有獨立思想,有學識與教養的女孩,性格上十分聰明活潑,具有反抗精神,同時具有出淤泥不可染的高貴品質,所以在她的婚姻觀中,她堅持認為誠摯的愛情是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基礎。雖然她也深知金錢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但她絕不會僅僅為了金錢嫁給一個有錢人,她對愛情相當執著,甚至堅持沒有愛情寧愿終身不嫁的理念,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具有豐厚經濟基礎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以致于自己的母親大動肝火,可伊莉莎白就是堅持己見。在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后,她又斷然拒絕了富家子弟達西紳士(年收入高達10000英鎊)的首次求婚,因為在伊莉莎白看來達西的求婚是毫無誠意的,他一方面口若懸河地表達他對伊莉莎白的愛意,另一方面卻又說了許多自持傲慢的話,而且由于他之前在舞會上目中無人、盛氣凌人的表現,伊莉莎白早已對他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見,所以盡管達西極其富有,她還是果斷拒絕了他的求婚[2]。這就是伊莉莎白獨特的個性魅力所在——絕不對沒有愛情的婚姻妥協。小說中的達西出身豪門,家財萬貫,相貌英俊,玉樹臨風,舉止高貴,是當時眾多女性心中最為理想的結婚伴侶,但他卻恃才傲物,同時還有些趾高氣昂,不茍言笑,看不起他圈子以外的人,對圈子以外的任何人都會擺出一冷漠和孤傲的表情,同時面對任何一個人的時候都會顯得極其挑剔和刻板,他最初對伊莉莎白的傲慢受到了伊莉莎白毫不避讓的無情反擊,隨著劇情的發展,她機智的幽默,非凡的智慧,她的獨立精神和傲視傳統的個性,逐漸引起了達西的注意及愛幕,由于伊莉莎白的原因,他逐漸克服了自己的傲慢。隨著對達西了解的加深,伊莉莎白也消除了對他的偏見,他們終于踏進了婚姻持殿堂,有情人終成眷屬,成就了既以誠摯愛情為基礎,又具備物質基礎的幸福美滿的完美婚姻。
二、奧斯汀的婚姻觀
(一)誠摯的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基礎
小說的中心人物就是伊莉莎白,奧斯汀把內心對情感的態度和對幸福婚姻的憧憬通過主人公伊莉莎白情感歷程的描寫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傲慢與偏見》的作者奧斯汀在小說中借助人物的豐富情感經歷,表達了她自己對婚姻的觀點: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主人公伊莉莎白是奧斯汀最鐘愛的人物,在她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婚戀理想,伊莉莎白強調兩人的婚姻要建立在相互愛慕的基礎上,同時戀人雙方需有共同品味和志趣,要相互尊重,因此,她斷然拒絕無愛的婚姻,拒絕了表兄柯林斯的求婚,柯林斯的愚昧和荒謬可笑是她不能容忍的,她清醒地意識到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毫無幸福可言的。接著,她又拒絕了年收入達10000英鎊的,當時是眾多女性心眼中最理想的婚姻伴侶——儀表堂堂的豪門弟子達西的求婚,只因為達西之前的傲慢無禮,她對達西產生了偏見,毫無愛意。由此可見,伊莉莎白對愛情的追求高于一切,這種婚姻觀難能可貴。但麗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就是情欲沖動產生的后果,他們之間毫無誠摯的愛情可言,從作者對他們婚姻結局的描述,讀者可看出奧斯汀對這樁婚姻持深切批判態度。班納特夫婦年輕時由于受世俗觀念的影響,一個貪戀青春美貌,一個貪圖錢財盲目地走進了婚姻,實際上婚后才發現,他們兩人在智力上完全無法對等,毫無共同品味和志趣,他們一個頗具學識,幽默智慧,另一個則不學無術,極其愚昧和愚鈍,完全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表面看來他們相敬如賓,實際上是在相互煎熬,傾盡一生都在痛苦的婚姻中掙扎。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之間缺乏誠摯的愛情,奧斯汀對班納特夫婦的婚姻在鄙視的同時不乏調侃意味。夏洛蒂是奧斯汀所主張的女性意識的人物代表,雖然作者在小說中給予了不少同情的筆墨,但是對于這種為追求財富而不惜以犧牲高尚美好情感締結的婚姻,奧斯汀借伊莉莎白之口進行了強烈的嘲諷。在她看來,只追求金錢和財富,毫不注重感情的婚姻是注定不會幸福的。總之,奧斯汀認為愛情是一切美滿婚姻的基石。
(二)一定的經濟基礎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在奧斯汀的婚姻觀里,誠然誠摯的愛情是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基礎,但也強調美滿的婚姻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保障,其中夏洛蒂的婚姻最為典型。在奧斯汀筆下,夏洛蒂是個頗具學識,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聰慧得體,頭腦聰明,但她也是一個相貌平平,沒有什么財產,27歲還待字閨中的女子,她與華而不實、荒謬可笑的柯林斯先生之間毫無愛情可言,可他家境殷實,并且是班納特府上的財產繼承人,所以她主動出擊,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夏洛蒂之所以不惜犧牲高尚的情感嫁給柯林斯,是因為她深知婚姻不是空中樓閣,需要一定的經濟基作保障。同樣伊莉莎白雖然追求具有愛情情感的婚姻,但她也不拒絕優越的物質生活,他們成功的婚姻生活是建立在達西富有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三)愛情+金錢=最完美的婚姻
在奧斯汀的婚姻觀里,真正幸福美滿的婚姻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兩情相悅的情感生活,應是愛情和金錢的完美結合。沒有愛情只注重物質的婚姻誠然不可取,但完全不考慮經濟基礎的婚姻則是愚蠢的。如果既獲得了愛情,又獲得了金錢,那么這樣的婚姻無疑是真正完美幸福的婚姻。作者這一婚戀觀緣于她本人的人生經歷,才華橫溢、聰慧得體的奧斯汀終生未嫁,在28歲那年,她曾接受過與她青梅竹馬,相互愛慕的年輕牧師哈里斯的求婚,但第二天她就反悔了,因為哈里斯的處境還無法達到她憧憬的“和一個富有的丈夫安居在一棟華麗的住宅里”的理想的婚戀模式,因為她認為雖然為了金錢結婚是錯誤的,但完全不考慮金錢結婚也是愚蠢的[5]。
三、結語
就奧斯汀看來,美好的婚姻首先要以誠摯的愛情為基礎,沒有感情的婚姻是盲目和痛苦的,就象夏洛蒂夫婦,雖然有豐厚的物質基礎,但兩人毫無共同志趣與品味,在精神上完全不能產生共鳴。其次,完美的婚姻沒有物質基礎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婚姻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物質基礎作保障,因此,婚姻里完全不考慮物質基礎也是愚蠢的。還有,理想中的婚姻,除了雙方要有誠摯的愛情和一定物質基礎之外,還需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共同的品味,就像彬利夫婦和達西夫婦一樣,雖然經歷了重重阻礙,歷經波折,但他們相互之間的理解、尊重和幫助,使得他們擁有了幸福美滿的最理想的婚姻。
參考文獻:
[1]王愛琴.《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婚姻觀的縮影[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01):114-117.
[2]楊琴.評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8(02):13-15.
[3][英]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M].王科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4]趙娟.《傲慢與偏見》中的婚戀觀[J].語文建設,2017,(11).
[5]王傳倩.從《傲慢與偏見》淺析奧斯汀的婚戀觀[J].外國文學,2017,(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