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川 盧雪清 程紹萍
摘要:本文針對水文地質勘查過程中影響地質勘查工作的地下水環境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應對策略,積極促進水文地質工作的研究水平。
關鍵詞: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方法和內容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023-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12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hen Yongchuan,Lu Xueqing,Cheng Shaoping
(Chongqing Survey Institute, Chongqing 40112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in the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cess, and then proposes corresponding The coping strategies have actively promoted the research level of hydrogeological work.
Keywords: Groundwater environment;Impact analysis;Hydrogeological survey; Working methods and content
地下水環境對于工程項目建設和區域地質條件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嚴格針對地下水環境進行評測。為了能夠準確反映出地下水環境,可以通過水文地質勘查工作進行評價與分析。
1 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因素
由于地下水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所以區域水環境的性質也會不斷發生變化,由于地下水環境的不斷運動,對于地下水周圍的環境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地下水很可能導致建筑工程的地下結構不斷腐蝕,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此外,地下水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在地下產生空洞,從而影響地上建筑的安全,為此必須要針對地下水環境發生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從目前來看,能夠造成地下水環境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因素,是由于地址的運動規律造成的;另一種則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例如,人為抽取地下水等行為造成地下水環境的變動,很容易影響周圍地質結構的安全性[1]。
2 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
2.1 地下水對巖石建筑的影響
在針對地下水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地下水的變動是屬于正常的自然規律,所以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不可避免。但是地下水結構很容易導致地下水影響建筑工程,由于建筑工程中的巖石物質與地下水發生長期接觸,很容易受到酸堿度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例如地下水的長期浸泡很容易對于地基進行腐蝕破壞。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工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大部分的建筑結構都以巖石結構為主要構成,所以地下水的性質變化很容易對建筑結構產生影響,威脅人類生產生活。
2.2 地下水對土體產生的影響
由于地下水長期與土體接觸,所以對于土體的影響最為直接,因此,如果地下水的性質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對于周圍的土體環境也會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地下水的酸堿度失去平衡,很容易對周圍土壤的酸堿度產生影響,這樣不僅會使土地酸堿度失去平衡,造成土地鹽堿化的現象,還會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引發水體安全等問題。
3 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工作內容
3.1 環境水文地質調查
在進行環境水文地質調查之前,首先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對水文地質勘查區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從而形成全方位一體化的報告案例。在收集資料之后,還應該針對資料的具體內容進行充分分析,將多種因素進行有機結合,保證對區域內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水環境有著全面的了解,通過分析數據資料明確調查范圍,從而針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勘察[2]。
3.2 實地調查
通過分析材料,針對調查區域內的地下水源變化情況,以及水污染的問題進行分析。地下水污染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等方面。工業污染就是指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沒有經過相關的處理,直接排放到水河流之中,進而引發對于地下水資源的污染問題。農業污染就是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針對農藥施放、化肥施放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而大量施放化肥農藥,所以富余的化肥農藥會隨著雨水滲透到地下,引發地下水污染。生活污染則是指人們在生活中排放的大量垃圾沒有進行處理,直接丟棄到水源之中,對地下水造成污染[3]。
在針對地下水污染調查的同時,還應該針對地下水開發利用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地下水的儲量、地下水的開采、地下水的用途,以及水源地報廢等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合理判斷地下水源利用開發的質量。
3.3 調查研究
通過針對地下水開采質量進行分析,總結出一系列的調查結果,將這些調查結果進行整合,為地下水水質變化,地下水分布,以及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問題進行充分報告說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通過地下水情況的調查,能夠對當地的地下水環境有科學準確的判斷,從而全面提高地下水源的保護工作。
4 水文地質勘察的具體方法
4.1 對水文地質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在進行水文地質勘查之前,必須要對調查地的自然情況進行了解,可以從當地的水文局,或許已知的地下水基礎材料中詳細的了解地下水變化趨勢。通過查閱參考資料,能夠節省寶貴的時間,提高勘查效率以及明確勘察的準確性。
4.2 水文地質調查
在進行水文地質調查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水文地質的精度。如果調查區域情況特殊,可以適當調節調查的精準度。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精準度,必須要合理選擇觀察路線。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通常會沿著河流、溝谷等路線進行布設,并且結合地下水流向進行判斷。一般來說,通常會沿著上下游河流兩岸設置采樣點,每5km設置一個采樣點。同時還要針對采樣點的地理位置進行多樣性調查,包括地貌調查、水文調查和環境調查。按照每5km設置三個調查點的密度進行布設,此外在布設的過程中要設置好水文監測,根據水文監測點進行合理的判斷,保證每個監測區域都能夠均勻的布置水文監測點。
4.3 布設勘察鉆孔
布設勘查鉆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針對含水層的情況進行分析。通過了解巖石的組合以及特征,對勘察過程中獲得的水文數據進行分析,在確定勘察結果的過程中,通常不會將揭穿含水層作為目標。如果含水層被揭穿,必須要利用粘土進行封閉,這樣才能夠阻斷含水層與下伏含水層的聯系,保證含水層勘查數據的準確性[4]。
4.4 抽水試驗
在針對地下水運動情況進行判斷時,必須通過抽水試驗的方法來獲得水文地質參數。首先要針對野外進行抽水試驗,保證含水層的水文數據準確。在具體的抽水試驗過程中,必須要選擇抽水試驗的類型,并且針對相對應的公式計算地下水的涌水量、水位正升量,從而明確地下水的實際含量,判斷試驗區域的含水層和滲透水系數等指標因素。
4.5 滲水試驗
在進行滲水試驗之前,必須要布設滲水試驗點位,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的布置平面圖進行布設。在具體的試驗過程中,通常的方法為雙環滲水試驗法。首先要開挖時地,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其次應該根據上升高度進行測量,而不應該按照經驗進行判斷。
4.6 地下水環境監測
對于地下水環境的變化情況,必須要設置監測系統,這樣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地下水的變化。通過實施設計實時監測系統,判斷地下水的水流變化情況,從而針對地下水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進行分析,提高對于地下水環境判斷的準確性。
4.7 水理化性質研究
在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水的理化性質必須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組成專業團隊,針對水理化性質進行判斷。而且需要借助科學準確的檢測設備和監測技術進行完善與補充。
4.8 地水文地質勘查評價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勘察過程之后,通過將獲得的地下水文地質勘測結果進行判斷,保證利用嚴格的科學方法和判斷規范,針對數據進行處理,保障地下水勘查資料準確可靠。
5 結論
在水文勘查的過程中,應該按嚴格按照相關的勘查流程進行處理,保證勘察結果符合實際情況,并且能夠為地下水源的保護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梁鵬,周俊.優化評價內容 嚴控新增污染——《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解讀[J].環境影響評價,2016,38(04):18-21.
[2]焦艷軍,王政,黃玲玲,唐春凌,周丹.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探討[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5,25(06):60-64+86.
[3]龔星,陳植華,孫璐.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20(02):95-99.
[4]梁靜,徐鐵兵.地下水環境影響一級評價水文地質調查的工作內容和方法[J].中國環境管理,2013(02):25-26.
收稿日期:2018-05-31
作者簡介:陳永川(1973-),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巖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