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壯華 張涵
摘要:在環境空氣監測工作中,工作的嚴謹性密切的影響著監測結果,并且對于工作的進展也有重大影響。但是因為受到技術手段和成熟程度的局限,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空氣的污染源呈現復雜性和多樣性,實際工作效果和預期要求會出現較大的偏差。考慮到上述情況的影響,所以當前應該對于工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優化,并且制定出符合當前社會實情的監測方案。
關鍵詞:環境空氣;監測;優化;控制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126-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74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air monitoring process
Zhao Zhuanghua 1, Zhang Han 2
(1. Honghe Hani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Honghe Yunnan 661199, China;
2. Mengzi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Honghe Yunnan 661199, China)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al air monitoring work, the rigor of the work closely affects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ress of the work.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ical means and maturity,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ambient air may cause a large deviation in actual work results and expected requirements. Because we must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above conditions, the current work should be to optimize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current work process, and develop a monitoring program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Keywords: Ambient air; Monitoring; Optimization; Control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廠的增多,汽車數量的增多,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空氣質量的好壞,時刻影響著公民的身體健康。所以解決當前的空氣環境問題是維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當前社會迫切的需求。
1 環境空氣監測的現狀研究
在我國,現在的環境空氣監測狀況不太完善。所用的監測技術、裝備大部分依靠國外。我國在20世紀末開始對環境空氣監測進行了合理的規劃,但是由于一味地注重經濟的發展,環境空氣監測沒有得到重視,因此沒有取得長足的進步。近幾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霧霾等空氣污染嚴重到危害了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身體健康。由此環境空氣監測才被提上議程,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環境空氣監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監測空氣的污染指數,從而反應出實時的空氣質量,并且根據環境空氣監測的大數據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1]。
2 環境空氣監測存在的問題
目前,阻礙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水平全面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現在缺乏資金的支持,缺乏完善的監測系統和技術,缺乏科學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這三方面的不足,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進一步發展。
2.1 缺乏資金支持
近年來,雖然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使得國家對空氣質量的監測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但是還是有大部分的地區沒有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只是在部分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地區城市進行了空氣質量的監測。所以不能更有效地對我國各地區的空氣環境質量進行實時地監控與監測,而且監測裝備的缺乏也使監測工作難以進行。由于污染物的種類和品種不斷增加,而且大部分地區由于不具備環境空氣的監測條件,所以這項工作的發展進程緩慢。且當前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在與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后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對比,監測效果大有不同,所以我國環境空氣監測工作還缺乏大量的資金來支持。
2.2 環境監測系統的不完善不全面
由于環境空氣監測系統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環境空氣監測過程中,我們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環境空氣監測系統的不完善,導致監測力度不夠,只有擁有較為完善的環境空氣監測系統,才能使工作順利地進行。
2.3 缺乏科學化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
科學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更是環境空氣監測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更多新的空氣環境污染物出現。所以我們不能滯留在原地,只監測尾氣和煤污染物等普通的污染物,必須及時更新制定科學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對時刻變化的空氣質量進行有效地監測。對于新出現的污染物進行監測,要盡快歸納到質量評價體系內。我國要盡快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而且盡量與國際評價系統接軌,這樣能夠在國際范圍內比較出我國的空氣質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甚至我國的評價標準也可能被國際采用,使我國在空氣質量評價方面,在國際中也有一席之地[2]。
3 環境空氣監測控制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現狀,除了要完善當前暴露出的問題,還要結合我國國情,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并且優化我國環境空氣監測體系。
3.1 將空氣質量監測區域進行劃分
隨著社會產業的轉型和結構調整,出現了區域化的劃分,居住區、重工業區、商業區、綠化區、研發區逐步分離,形成獨立的區域,還有就是原來區域功能的升級改造。由于我國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產業的快速轉型,對于空氣質量的監測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對于環境空氣的監測要符合我國的國情特點和區域特點。按照最新的監測標準,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GB),來處理我國的空氣環境質量問題。
3.2 針對不同區域建立科學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
針對我國當前的發展趨勢。對于不同發展地區要建立不同力度的監測標準,對于重工業城市要加大力度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監測其特有的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對于工業程度不太發達,以旅游服務業為主的城市,進行普通的空氣質量監測。但是都要以國家統一規定的最新標準來進行監測。目前最常見的新型空氣污染物是PM2.5,所以對于監測空氣中PM2.5的濃度值,每個地區都要進行監測,需要在全國建立統一的質量監測系統。這樣既有全國統一的監測,又有重點監測,而且是以全國最新的統一標準進行監測。
3.3 轉化更方便、更易理解的污染指數表達方式
在當前階段,國內外對于在一定范圍內的環境空氣污染指數,所采取的描述方式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國外所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信息更加準確,人們的信服力也較高。由于我國人口數量大,所以要建立既要與國際標準接軌,也要建立符合我國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公眾能夠了解,能夠聽得懂的污染指數表達方式。使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意識能夠有一定的增強,從而引起公眾對空氣質量的重視。
3.4 及時發現并發布新的污染物種類
根據以往情況,我國有關部門在發布有關空氣污染物預報時,一般都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最普通的污染物,在PM2.5問題出現之后,有,又新增了PM2.5的播報。但是對于一氧化氮,臭氧的濃度值,發達國家早已列入監測考核范圍,在我國雖然列入空氣質量標準中,但是并沒有列入日常的考核范圍,這是最基本的一個例子。我國在這方面處于初級階段,與一些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一定因此,要將最新的空氣污染物及時納入監測范圍,所以我國要及時增加對空氣污染物種類的監測范圍和種類。 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領域發揮我們自己的長處,從而帶動一系列空氣污染物的監測工作進步[3]。
3.5 進一步完善空氣環境質量的公布機制和數據監測的精準性
目前我國對空氣污染指數一般都是一天一公布,而且公布時間和當時的數據有一些出入。但是在一些國家,環境質量的公布已實現每小時更新。這不僅讓群眾可以了解實時的空氣環境質量,而且大數據可以更好地反應每一天不同時間段的空氣環境質量變化。這樣,公眾可以提前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動,政府也可以根據大數據的顯示,通過各種手段,控制整個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所以我國也應該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對于空氣環境質量進行及時地公布,逐步完善我國的空氣環境質量公布機制。對于數據監測的精準性,更應該加強監測力度,從監測的一開始到最終的報告,每個小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監控,進行全方位、無空隙的監控,并且多建立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點,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數據計算,進行有效地檢驗和統計,還可以用互聯網大數據收集。這都可以保證數據的精準性[4]。
4 結束語
空氣環境質量的好壞,不僅僅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與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在現階段,有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把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和改善作為重要工作。在日常工作里,必須把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放到重要位置,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實時性,為制定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方案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馮宇.環境空氣監測過程的控制歸納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31):294.
[2]熊國華.環境空氣監測過程的控制歸納探討[J].綠色科技,2013(04):202-203.
[3]楊亞洋.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分析及處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3):203.
[4]李洋.環境空氣監測現場采樣質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32):19-20.
收稿日期:2018-05-04
作者簡介:趙壯華(1984-),男,本科,工程師,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