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對綠水藍天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時刻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而環境檢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本文對環境監測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科技;未來展望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15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89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technology under new situation
Su Qiang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TD. of Xinjiang New Energy Group,Urumqi Xinjiang 83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peoples yearning for green water and blue sky is more and more strong.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and other problems affect the life of residents all the time.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is the basic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cientific; Future prospects
1 環境監測的現狀與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長期的發展,我國的環境檢測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得到了完善,基本建立了一些實用性很強的環境監測系統,將環境數據實現了對外公布,建立了多項指標并存的環境檢測以及多種環境檢測設備。對于一些重點的區域、流程,進行了專業性的監控,也取得了一定的資質,完善了新型的監控設備。但是我們必須要認清楚的是,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環境監測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漏洞,離發達國家的檢測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發展的實際水平不能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1.1 環境檢測水平低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環境監測水平并沒有實現智能化和信息化。發達國家從以往的簡單實驗室分析走向了實驗室結合現場的連續分析;在采樣方式上,我國依舊是單一的點對點采樣法,但是有些國家多為點面結合的采樣方法,甚至有些地區采取空中遙感的方式進行采樣收集。對于數據處理方面,我國現狀大多是以繁雜的手工分析為主,而發達國家已經是在線的連續分析[1]。在數據分析方面,我國能基本對常量進行完整的分析,但是對于精度要求頗高的ppb級別和ppt級別卻束手無策,只有一些高級的監管部門才能對其完整的分析。所以,西方的發達國家已經在信息化環境檢測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這一方面我國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違背了我國想建設現代化環境監管方案的要求,限制了我國環境體系的建立[2]。
1.2 監管基層應用不到位
目前,基礎環境工作者對環境檢測發展的現狀沒有長足的認識,基層部門對檢測技術宣傳缺失,有些基層單位自己不重視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墨守成規。基層人員對環境監測的具體要求是模糊的,監管的新技術新內容不能及時地下達,不能有效地傳達。基層工作者接受不了新的政策。導致監管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也十分繁瑣。
1.3 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環境監測工作者的素質較低,檢測部門在培訓方面也存在著各種的不足。監管人員的平均水平較低,影響日常監管工作有序地進行。
1.4 環境監測面臨著諸多挑戰
環境監測目前面臨著三大挑戰,第一,目前許多污染物沒有制定相應的標準,導致一些污染物的排放無從下手。第二,數據與數據之間沒有可比性,需要我們政府機關制定新的規章來完善。第三,各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對污染物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目前水污染監管發展較快,但地下水污染的監管卻相對滯后;大氣污染監控雖然啟動較晚,發展最快。土壤污染監控發展較晚,土壤污染的科研水平尚不能指導監管工作,因此土壤污染發展相對滯后。
2 監管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全面設點”“自動預警”。完善生態監控中的網絡監控,要求監控范圍的全覆蓋,通過加強污染物監控和環境預警能力。建設一個大數據平臺,實現全國聯網、依法去追究責任,通過考核問責來促進政策的落地與實施,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第二,在環境檢測科技方面,要不斷完善健全現有的法律體系。研究制定新型的法律法規,全國要統一大氣、噪音、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檢測地點,監測評價和檢測的數據標準。并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去不斷修改進行必要的完善工作,增強不同數據的可比性、實用性。對排污部門要有統一的技術標準。
3 環境檢測技術未來的展望
3.1 環境檢測技術體系建設
根據新頒布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中提出,環境檢測的相關工作要結合現有的發展趨勢。同時對于新編排《國家環境監測網環境監測技術體系》,體系制定了環境監管的標準、方法,包括相應的技術文件,體系中將技術分為基礎技術、評價技術、檢測技術等,梳理不同的技術,對需要建設的內容,重點解決的部分是我們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實施困難,目前還沒有監管工作統一開展的指導性建議。
3.2 環境監測走向信息化
環境監測技術不僅要求范圍的擴大,同時也要考慮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未來環境監測要日益走向信息化,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有效的監管平臺,信息數據的及時共享,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有效的監控措施。隨著信息化的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4]。信息化也實現了多部門聯合發展,提高整個監管科技的水平,優化監管結果。
3.3 監管人員的素質需要提高
作為監管的主體——監管人員,是整個監管過程中重要的組成成分,在監管工作的實施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也要進一步提升檢測人員的素質與能力,部門也應該進行一定的培訓課程,促使監管人員能多去鉆研業務、熟練操作。培養監管人員的監管能力,建立監管人才隊伍,培養監管人員對數據的綜合分析與提前預警的能力。
3.4 建立監管的多元化水平
現階段,我國仍存在監管方式單一的問題,未來監管要朝著多元化進行發展。不僅要摒棄傳統老舊的監管方式,還要將全球定位、遙感技術以及地理位置等先進技術廣泛的運用到現實的監管工作中去。現在我國監管發展較快,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相關技術卻沒有得到普及,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這需要提高我們的整體水平,優化環境監管的效果。
3.5 監管走向創新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僅要摒棄傳統的監管手段,還要結合前沿的科學技術進行自我革新,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進行實踐,雙管齊下一步一步提升創新工作與質量水平。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在監管治理方面運用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知識,豐富監管內容與形式,真正實現監管工作快速發展。
4 建議
生態環境建設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是民生所向,影響到的是我們生活的各方各面。對于這項工作,必須要群眾和政府共同努力。生態環境建設也是我國環境保護面對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要正視自己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監管工作,促進環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菲菲.生態整體性視野下我國環境監管體制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7.
[2]袁雙雙.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中的地方政府監管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7.
[3]朱國華.我國環境治理中的政府環境責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6.
[4]鄧志強.我國工業污染防治中的利益沖突與協調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收稿日期:2018-04-17
作者簡介:蘇強(1986-),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