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學濤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在此形勢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受關注度不斷提升,因此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很顯然由于學生家庭環境、性格特點各有不同,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接受能力也各有不同,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采用“差異性教學”方式十分必要。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差異性教學
前言:
現下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和發育的不均衡性,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完全不同,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大鍋飯式的教學方式是完全行不通的,教師只有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最近發展區位置,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展。
1深入觀察,分析學生差異
準確的分析學生的差異,是“差異性教學”開展的前提。結合以往的執教經驗,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中,學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第一興趣差異,雖然電腦、手機等現已成為高中生必備的物品,但是對相關領域技術的深入研究,卻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這就造成了教學中的興趣差異。第二是基礎差異,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很多學生很早就接觸電腦信息設備,但也有很多學生由于家庭環境的限制,借助信息設備較晚,這就造成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差異[1]。第三是態度差異,雖然近些年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學地位不斷彰顯,但是與數、語、外三大主科相比,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并沒有得到全體同學的重視,這就造成了教學中的態度差異。在“差異性教學”要深入觀察學生的差異,這樣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
2目標分層,共同發展進步
在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差異性教學”中,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差異后,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對教學目標進行劃分。具體而言,制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先建立適合多數學生能力水平的集體目標,然后再結合學生興趣差異、基礎差異、態度差異,適當的降低或者抬高教學目標,從而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目標下,得到更好的進步發展。如在學習“IP地址”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制定以下集體目標,①掌握二進制數與十進制數的相互轉換;②了解IP地址的分類和劃分方法;③了解IP地址格式、組成和取值范圍;④掌握常見子網掩碼的格式作用。然后在集體目標的基礎上,對于一些興趣低、基礎弱、態度差的學生,可以適當的調整教學目標,如對IP地址的劃分方法和子網掩碼不做太多的要求。而對于一些學習興趣高、基礎能力強、態度好的學生,還可以增加IP地址網絡號及主機號方面的知識學習,這樣的教學目標劃分方式,可以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最近發展區位置得到提升。
3合作學習,帶動消除差異
高中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很難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的“差異性教學”總是分身乏術,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認為,在開展差異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融入其中,如在學習“多媒體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差異特點入手,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式,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向學生布置這樣的任務——“如何制作一份視頻短片”,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并且要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高、學習態度好的學生,發揮出自身的帶頭作用,在自己完成任務后,為其他成員指導講解。4差異評價,激發學習潛能
教學評價作為現代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為教學發展提供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在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差異性教學”中,教學評價也應該體現出差異性原則,確保不會對學生造成自信心方面的打擊,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如對于那些興趣低、基礎弱、態度差的學生,教師在對其進行評價時,應該采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盡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鼓舞他們更好的投身到學習中去。對于那些興趣高、基礎能力強、態度好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戒驕戒躁,不要沾沾自喜,滿足于現狀,要目光長遠,取得更大的進步[2]。
總結: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學習越發重要,而在高中信息基礎課程中,教師要客觀的對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善于利用“差異性教學”幫助學生縮小差異,這樣才能推動所有的學生都能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治國.對高中信息技術“差異性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5(01):185.
[2]蔡葵.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差異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文理導航(上旬),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