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 農村初中相對開展的音樂課課時只會恰好或開不足,同學們和家長本身對音樂學習并不重視,開展音樂課的主客觀條件都有局限,這就要音樂教師根據實際條件,嘗試拓展課內外的媒介資源,創設音樂學習的氛圍。本學期創辦的校音樂報與校報QQ群,打通了課下的交流學習,傳統媒介報紙提供素材,新媒介QQ群在線講解和評價反饋,使得最近開展的“小樂器進課堂”口琴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彌補了聯系和溝通的不足;最重要的,學生參與音樂課的積極性增加,自學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字:核心素養 校音樂報 網絡教學實踐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提出的三年來,引起了教育界和各行業的關注和討論,它提出的六大核心要素,給學科教學有很大的啟示。總體框架發布,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劃分為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就細則,與音樂學習、教學、資源開發都有關。六素養中的“人文底蘊”啟示我們重視美育,重視音樂教學;“自主發展”要求學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自我價值和發掘自身潛力。要求學會學習;“實踐創新”,這是無論人還是學科發展進步的一個標志。這些也將成為我思考和實踐音樂課的一個扶手。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師、生資源得以流轉交流的前提。
所以,學習著理論,結合著校本資源的實際,編輯印發了校音樂報,并開展了小樂器教學。二者的實踐過程不足兩月,卻迸發了更多的思路。和學生們一起參與的合作,有了格外的意義。下面就兩種媒介資源進行的過程,思考總結如何帶動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自主學習。借此反思其中的不足。
一、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學生需求。制定版面和設計內容。
(一)、根據我校學情,制訂了如下的調查問卷,并統計了數值比率。
(二)、校音樂報開版調查表數據統計表
綜上,小樂器當選三個年級中最受同學們喜愛的項目,初一和初三的同學相對活躍,初二的同處于學習階段的轉折期,因而在各項選項上并沒有體現太多的參與。初一年級由于我在分發的時候不是保證每個班都進行了填報的說明,可能還有一部分同學不知道到調查表得用意,出現了幾十張空表格或填了又粘除了,這是我的一個失誤。借助調查表和同學們有了小小的紙媒介內容的共識,共同的參與選編框架,是同學們自我創設的一個過程。隨后,第一份校音樂報印發,作為課下的自學材料發給了每位同學。第一期也收到了兩位小提琴和一位學古箏同學的來稿,初定的欄目是:簡線譜知識、時樂環評、校園音樂玩家、演出通訊、小樂器進課堂(校本定口琴教學)、班級留言。
隨著南京市音樂教研組大力推進“小樂器進課堂”,除了課上的5-15分鐘的小樂器教學,更多的是同學們課下的練習,才會有收獲。但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課業壓力相對并不小,其次,音樂基礎知識薄弱,開設了口琴教學后,大部分同學很有興趣額,單音吹吸沒有問題,一接觸到節拍、練習曲,課下練習的不識音高、音準、節拍問題擺在眼前。僅僅是課上的時間并不能滿足同學們的求知需要,這是就要思考,現在和未來怎么改變這樣的情境。反思李笑非在《創造最適宜學生的“未來教育”——基于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未來學校建設探索》中說的:“更加適合學生的未來教育,是關注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教育,知識的快速更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段話,不禁在想,在同學群中最常用騰訊QQ聊天工具,如果能利用起來,無論對知識的延伸、拓展,還是自主、自學能力培養,無疑都是一種雙贏的嘗試。所以一定要和同學們討論,一起嘗試。
二、結合小樂器教學實際,引入QQ群網絡實踐教學。
1、有效溝通
在9月27日建立的校音樂報QQ資源分享群。 慶幸的是,雖地處農村鄉鎮,但是基本同學們家里都有手機或電腦。在和家長說明是利用QQ群來共同學習口琴時,大多數同學反饋,父母是贊成的。在學校有多位同學參與了口琴的學習,網絡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2、交互學習,分層目標
結合校音樂報提供文字教學和譜例,發布可以參照自學的口琴音階排列圖,單音練習曲與樂曲、比賽常用曲目等。而在QQ群中,規定每天的時間和目標進行在線語音和視頻教學,同學們可根據校音樂報專欄提示的練習要求和方法,對照老師的音頻分條練習,完成一個個小目標。
目前,最近的一個目標點是參加去里面舉辦的口琴合奏比賽,給同學們說了,大家通過練習,打好基礎,共同參與《紅河谷》樂曲的演奏。網絡教學除了自學時間的靈活性,學生可以錄下自己單獨吹奏的部分,私信發給老師,可以個別指導;發到群里,同學們都能聽到,幫助點評,互相學習。這樣的互動模式非常實用。
就目前來說,課堂、校音樂報和在線教學的結合,可以同樣是面對全體(很多)學生,新老資源的相互輔助在我們這里有一定的優勢;對于學生們來說,除去短暫的課堂時間,他們仍然可以有選擇,親近音樂。通過傳統的紙媒和網絡搭建,可以靈活運用和安排,根據文字要求、語音樂句分段錄音和視頻觀看,來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
3、反思不足
在借助校音樂報和網絡教學的過程中,隨著推進也不斷存在一些問題。課堂教學仍然是最常規的參與方式,在把握課余時間的利用方面,要把握好度。總觀是有一個積極地方向。
三、結語
現在的每天,能感受到同學們比以往參與音樂活動更加積極了,對于教師來說,堅持著去做去總結和反思,學校與個體之間音樂學習的共同體正在形成,相信這樣的課內外的連接會使我們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迎來新的曙光。我們期待著這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李笑非.《創造最適宜學生的“未來教育”——基于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未來學校建設的探索》.[A].現代學校改革轉型實踐.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