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摘要:應用語言學的發展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可以說不算一門新興的學科了,雖然說是興起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在教育領域的研究,卻遲遲沒有起步。因此,大家對應用語言學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疑問。由于應用語言學在進行教學的的過程中需要要求授課者具有相對比較高的教學素質,需要對多種語言的教學都比較熟識,才能在語言教學之中,靈活的讓應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語言知識,并且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對語言的應用進行牢固的掌握。應用語言學不僅僅重視語言教學的知識性內容,更加重視語言的實際應用,既滿足了教學的需求,又迎合了社會的需求,實在是值得在今后的語言教學中深入推廣。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語言教學;有機結合
分類號:H09
一、研究現狀與背景
語言類專業的教學,是在全球化發展大背景之下應用而生的一門學科,語言教學也是在全球文化的進行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途徑與方式。然而,現在的高校教育,大多都是理論教育為主,忽略了語言專業的實用性,因而語言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后從事語言類的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很大的不適性。
適合的教育是現代的教育應該具有的品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為了人的幸福人生,真正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心理需求與個性發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現代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激發每一個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意識,發掘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建構適合學生的現代教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現代教育,讓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幸福成長、人人成才,是中國現代教育夢的核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人格,彰顯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價值,既是我國教育范式的邏輯起點,也是改變傳統教育實踐的必然歸宿。教育是適合學校學生的一種現代教育和優質教育,與新中國的教育夢的基本理念是相融相通的。應用型語言教學,正是應用型教學的范本,值得大面積的推廣,讓語言專業的教學使用社會的發展。
作為當今社會的教育從業者,全面把握積極職業教育的基本意蘊和思想精髓,追尋積極、追求理想,堅定執著地反思現實職業教育,反思學生學習,反思自身成長。要從心開始讀懂當代職校生的心靈,理解90后群體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態,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與學生攜手發展、共同成長。要自覺創新實踐,自主校本研究,做專業卓越的實踐者、思想者和研究者。
應用語言學算是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語言學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的口語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更是使學生可以在應用語言學的學習中,不同語言的交流方法。
論文將就應用語言學在語言專業的教學中的應用,對應用語言學的實際運用進行分析與研究,一方面希望可以使應用語言學得到推廣,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究出一條適用語言類專業學生并且實用的教學方法。
二、語言類專業面臨的現實困境
1 缺乏語言環境
全球化的進程在不斷地加快,隨著各種語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英語、德語、日語、法語等等在我國的學習群眾也越來越廣泛,從學前兒童,到花甲老人,學習語言的人群越來越大。語言語言的教學,也早早的就列入了我國高校的教育體系,成為了我國高校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老師和學生們也越來越重視語言這門學科。然而,學好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環境這一關,顯然,在國內,這成了一個無法跨越的門檻。語言的語言教學,不想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一樣,有十足的環境做支撐,因而語言的教學與學習也舉步維艱,不僅僅如此,漢語言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也面臨著如此的困境。
2 教學側重點的偏頗
理論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實踐依靠理論的指導,又高于理論。我們的語言類專業的教育大多數是理論方面的教育,然而書本的理論與工作的現實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之中,大多是語法累類教學,學生們大多都是死記硬背語法,語言的側重點應在“聽”與“說”,然而我們的教學方法多是語法與閱讀,這就讓很多的學生惰于開口或者說是羞于開口,讓語言的教學僅僅是停留在了語法與閱讀上面。
三、應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
高校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聽、說、讀、寫”的這四大主要能力進行有方向的提升,從而達到保證這四個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加平衡的發展,并發揮相互之間的作用關系,想達到這種效果,這就需要語言專業的教師在課堂中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們對語言專業的興趣性,將強對大學生的基本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的實現達成語言教學的目標。
1 應用能力之“聽”的培養
語言的聽力能力占語言學習基本能力的首要位置,也是語言學習能力培養的重中之重。我們鼓勵大家學習語言的初衷就是為了可以達到運用語言進行正常的交流的目的,然而,進行交流的前提就必須要先聽懂別人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意思,因此,對大學生的聽力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就顯得舉足輕重。對于我國的國情而言,母語與語言的學習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也就說明,我們在對高校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培養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復雜而且漫長的過程。
第一步,語言專業教師在語言課堂的教學中,要首先注重對學生們聽力能力的栽培,比如說,老師們可以在語言的課堂中留出相對固定的時間,好讓學生們通過聽語言的錄音和看語言的電影來對英語的聽力能力進行有所提升,當然也可以是自身的教學情況而定,相應的增加學生們之間的情景模擬練習,也可以選擇讓學生們閱讀一些有關于語言的新聞,這樣,就是對中學生的語言聽力能力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及時訓練,及時發現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并且,一定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對癥下藥。
第二步,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們練習聽力能力的方法進行相應的輔導和指導,目前看來,我國學習語言的學生群體和社會群體,普遍對聽力的練習有一種恐懼的情緒,這種為難情緒也反映出來了學生對語言聽力的極度的不自信,更嚴重的是這會影響學生們正常的聽力水平的發揮。對此現象,教師們需要及時發現同學們的不自信的心理,對這些同學及時的進行相應的心理方面的疏導,更重要的是要強調聽力練習方法的學習。在語言的教學課堂中,要加強對學生傳遞正確的聽力觀念,盡量的打消學生們在聽力練習中的恐懼心理和恐懼情緒,更要培養學生們自主練習的積極主動性,比如在散步時,可以聽語言閱讀,剛開始聽的時候可以聽一些語速慢,隨著不斷的練習逐漸提高語速。在課余自由活動的時間中,教師還可以相應的布置一些聽力題目,讓學生在上課以外的時間,學生也可以自發主動的對語言聽力進行積極地練習,并且這些聽力練習只需要利用聽力錄音就可以完成。在有限的聽力時間段內,學生們對聽力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和整理,并且可以將語言聽力錄音中收獲到的一些重要的語言信息進行歸納,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全面的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
2 應用能力之“說”的培養
在以往傳統的語言語言的教學之中,語言的教學的重點都已經放在語言的語法之中,對“聽、說”這兩個基本能力并沒有進行相應地重視。近幾年來,聽力之所以被重視,更多地是因為聽力在語言考試中所占的比例大有提高,聽力的練習和培養,才得以成為語言教學中的一大重點。然而,這種重視只是為了應付語言考試而產生的,在實際的語言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對語言交流環境進行有效用的提供,因此,在語言語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尤其是特別多的學生即使語言成績很好,但是真正的運用流利的進行語言的溝通也有很大的難度,甚至是大部分的學生在面對語言交流會時會出現害怕恐懼的心理并且覺得十分之難為情。然而高校的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對學生語言交流的能力,只有學生們真正的學會了用語言進行流暢的交流,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
第一,訂閱一些語言刊物,讓學生自發地在課外進行語言閱讀,并且提倡學生們在閱讀后進行獨立的交流,同時也要強調在語言的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大聲讀出來,以此一方面用來提高校學生的語言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慢慢的消除學生們在語言閱讀的羞澀感。當然,學生們也可以進行自由的選擇,對于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或者內容進行記錄,然后的在定期開展一些語言的交流活動。第二,老師們可以根據現有的語言教材,增加學生們語言口語的練習,同時也還可以開展情景模擬,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組合,對書本中語言情景進行再現,當然,學生也可以對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實。因為情景模擬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培養起學生們之間相互交互與相互交流的能力。
結束語
科學教育是第一生產力,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校的深化改革創新,就是要著力給學生提供更適合的現代應用型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高校推進改革創新,必須真正解決有意義、有價值的職業教育真問題。正是當今教育存在并凸顯的消極價值取向,使得真正適合學生的積極職業教育成為值得關注、備受矚目的新課題。追尋積極是應用型教育改革創新的一種新理念、新范式。做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意味著現代教育范式的一種理性選擇和理想重構,在理念、目標、內容、隊伍、過程等方面努力實現從消極向積極的轉變,科學系統建構積極職業教育范式。這必定會成為加快發展現代應用型教育的重要趨勢,也必將對教育改革創新與科學實踐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穎. 淺析應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之間的關系[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2):130-130.
[2] 楊瑞英. 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6(1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