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寧 石懷旺 曹思佳
摘 要:自2013年由習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之后,該理念一直是近期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旅游精準扶貧的概念應運而生。潛山市作為一個以旅游業為主導的貧困市,采取精準扶貧與旅游扶貧相結合的方式是促進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潛山市要充分利用好旅游資源這張名片,將旅游資源開發與扶貧路徑相結合,加快全市脫貧致富的步伐。本項目主要研究潛山市旅游精準扶貧現狀,并提出今后旅游精準扶貧對策。
關鍵詞:旅游精準扶貧;潛山市;現實困境;對策
1 旅游精準扶貧概述及特點分析
1.1 旅游精準扶貧背景
2013年以來,習總書記多次提到精準扶貧,要求政府在扶貧過程中做到因人因地,因貧困原因,因貧困類型施策精準識別。國務院在 2014年發布的 《關于促進旅游產業改革的若干意見 》中首次提出了 “旅游精準扶貧”的概念,強調旅游精準扶貧主要是指對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貧困地區或者欠發達地區,通過對地區旅游資源進行保護性規劃開發,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發揮旅游產業的綜合帶動作用從而推動貧困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高效配置市場資源,節約資源成本,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產業化路子。
1.2 旅游精準扶貧特點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往往不完善,這也間接導致扶貧工作的困難,精準度一定不會太高。而在旅游區,通過發展旅游業,勞動力人口轉移到旅游業,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完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農民到旅游項目當中來,增加家庭收入,從而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貧困率自然也會相應降低。旅游精準扶貧就是改以往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通過市場和政府的共同合作來改善貧困狀況。
2 我國部分地區精準扶貧經驗總結
2.1 吉林省的旅游扶貧
吉林省在精準扶貧方面的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農民收入結構單一,產業基礎薄弱;鄉村基礎設施落后,貧困問題突出;幫扶資金有限,面臨有資源無資金的困境;思想意識落后,缺乏發展思路。而通過旅游精準扶貧戰略,吉林省做到了精準幫扶,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好了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旅游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就業機會,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使得貧困群眾的貧困狀況得到了大大改善。
2.2 甘肅省民族地區的旅游扶貧
甘肅省民族地區在旅游精準扶貧過程中,由于當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導致貧困人口旅游參與意識淡薄,旅游精準扶貧參與率很低。且因為旅游開發資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旅游開發動力不足,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旅游精準扶貧缺乏保障。針對這些狀況,該地區采取“政府引導、旅游企業推動、貧困人口參與、非政府組織援助”的多元化主體參與模式,加大貧困人口的參與度,保證貧困人口真正受益。通過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為旅游精準扶貧提供強大載體,注入新鮮活力。
3 潛山旅游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
3.1 旅游資源基礎
潛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瀕臨長江黃金水道,處于長三角地帶,氣候溫和,其山區面積占全市面積的49.3%,森林覆蓋率達53%,超出全省24個百分點,榮獲“2018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優勢,使潛山成為養生度假、休閑游玩的旅游勝地,為潛山市的旅游發展帶來了無限潛力。潛山春秋時屬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于此。潛山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里”、“禪宗之地”、“黃梅之鄉”等美譽,是國粹京劇的發源地,是京劇大師程長庚,小說大家張恨水的故鄉,廣泛流傳的古代愛情故事“七仙女下凡”、“孔雀東南飛”誕生于此并在當地人口中代代相傳。悠久的歷史和地域文化不僅賦予了潛山豐厚的歷史遺產,也賜予了它大量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形成以天柱山一枝獨秀,三祖寺、摩崖石刻、虎頭崖、二喬故里、薛家崗等與之配套的旅游格局。目前,潛山市旅游業發展已列入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的核心區,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的首批名單。
3.2 旅游精準扶貧發展現狀
3.2.1.政府強化規劃,方向明確
為了明確發展方向,加強規劃,潛山市人民政府聘請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規劃設計院編寫了潛山旅游產業總體規劃書,提出了在規劃期內,潛山不斷發展,在區域旅游范圍內成為皖西南首選、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度假地的目標,同時根據潛山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及未來發展思路,提出了“一心二核兩帶兩區的”戰略布局,和五大旅游發展戰略。
3.2.2.扶貧效果顯著
近五年內,潛山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8%和35%。旅游人數從360萬人次大幅增長至690萬人次,增加近一倍;旅游收入從22億元增長至73.8億元。全市旅游經營單位超過300家,增加50%以上,A級旅游景區、星級旅游飯店由6家、7家發展至14家、9家。潛山市連續五年榮獲“全市旅游工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第一名”,綜合實力穩居全省旅游第一方陣,榮獲安徽省旅游強縣。這充分表明,以天柱山為中心的旅游產業已成為全市經濟支柱產業、首位產業,大大提高了人均收入。
3.2.3.全域旅游建設不斷完善
近年來,政府著力于全域旅游建設并取得重大進展,旅游從景區到景點、從城鎮到鄉村全面發力,由點、由線到面整體推進,串起了一個個景區景點,連起了一個個城鎮村寨,使得每一個村寨的人民都能參與到旅游業的發展中,從而帶動脫貧。
3.2.4.加快旅游商品開發帶動經濟收入
潛山市有許多自己的特色產品,茶類主要有天柱弦月,天柱劍亳,晴雪香茶,還有許多國家地理產品,如天柱山瓜蔞子,雪湖貢藕,舒席等等,政府鼓勵農民從事相關農業產品種植,并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種植戶,目前已經有許多農民通過售賣當地特色旅游商品實現脫貧。
3.3 旅游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
潛山市的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在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居民收入顯著提高,脫貧率大大升高,但在扶貧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3.3.1.旅游吸引力不強
潛山旅游資源豐富,風景優美,可是由于經濟實力和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宣傳推介力度不夠,依然沒有打開知名度,其輻射區域主要在周邊城市,造成旅游人數雖然在增長依然沒有達到知名景區的高度。而且,周邊城市同質性旅游產業眾多,如黃山九華山,競爭十分激烈,安徽三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只見兩山(黃山、九華山)的狀況急需改變。
3.3.2.基礎配套旅游設施不完善
由于潛山旅游業起步較晚,許多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配套的衣食住行游購設施急需完善,許多景點的開發都只是淺嘗輒止,部分景點連旅游專車都沒有,目前整體的旅游狀況是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旅游市場主體弱小,以山水觀光為主打產品,其他休閑娛樂產業發展滯后,尚未形成產業鏈,而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門票收入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收入來自于游客商業性的消費。
3.3.3.景點分散,缺乏整合
潛山市內旅游景點大多是分散的,且各自為政,不便于游客游覽每個景點,而游客資源又是有限的,部分同質類的景點為了招攬游客會發生爭奪。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目前急需可行的方案將這些分散的景點整合起來。一方面,形成一條便捷的路線讓游客游玩,另一方面,每個景點都不會被荒廢,都能被開發利用。
3.3.4.不同地區居民收益不均
不同地區間旅游開發狀況不同,比如,靠近天柱山這種大景點的鄉鎮經濟發展普遍較快,而一些小景點附近的鄉鎮發展則顯得有些滯后,這就造成了發展不平衡,收益不均勻的現象,因此導致一部分人已經脫貧,仍然很大一部分人還處于貧困狀況。
4 潛山市旅游精準扶貧發展建議
潛山市的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在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居民收入顯著提高,脫貧率大大升高,但在扶貧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4.1 夯實旅游基礎,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
4.1.1、完善旅游交通服務
加速推進潛山市內旅游區域公路與各地高速、鐵路、國道的對接,全力打造開放性的旅游交通網絡,并加快環天柱山旅游公路和龍潭--萬澗旅游公路拓改、積翠谷索道等項目的實施,通過“串點成線”打造全域旅游通道,優化城鎮與景區、景區與景區間的交通銜接。
4.1.2、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加快城區、旅游鄉鎮及各旅游景區景點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務站、旅游停車場、旅游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依托重點旅游區、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建設騎行綠道和自駕車營地,并加強旅游休閑購物街區、旅游娛樂設施的建設,以為游客打造舒適休閑的旅游體系為前提對景區進行合理的開發改造。
4.2 深度開發整合,創建當地特色品牌
4.2.1、突出天柱山龍頭,開發地域特色市場
放大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品牌效應,大力發展天柱山攀巖、漂流、騎行、徒步等野外體育游體驗,同時推進東關游線整改和后山、龍潭河、虎頭崖等景點景區的開發,對景區范圍及核心容量進行擴充,深入開發特色鄉村文化、鄉風民俗等特色旅游資源,加快推進歷史名人、古村落、彈腔、三祖禪宗文化等古皖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創意開發,并建設薛家崗文化遺址公園、二喬公園、名人故居等文化旅游的特色景點。
4.2.2、加大生態縣創建力度,優化旅游環境
開發旅游行業就需要為游客提供住吃、住、娛樂等較為優質的內外部環境,這就要求潛山市政府和人民堅持“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原則,正確處理好長遠與當前的關系,大力實施荒山造林、鄉村綠化美化、生態景觀林種植等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低產林改造等生態治理工程,營造“天藍、山清、水綠、地凈、氣爽”優美環境,展現生態之美、環境之美、鄉村之美、和諧之美。
4.3 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提高知名度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宣傳是提高潛山市的知名度極其有效的渠道。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智慧型公共服務平臺、微信微博公眾號以及新聞客戶端進行網絡宣傳,開通線上旅游產品的預定銷售服務,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節慶推廣、主題活動等方式開展旅游扶貧公益宣傳,并加強與省內外及周邊景區合作聯動,積極融入省內外精品旅游線路,在重要客源地設置旅游營銷機構或代理門店,實現與省內外知名景區和旅游目的地聯合推介、捆綁營銷。
4.4 政府聯村聯戶,實現精準扶貧
政府可通過查閱居民信息數據庫、派出調查大隊對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項目及經濟資源狀況進行典型調查或者抽樣調查,結合居民各戶自身資源優勢和當前面臨的問題,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指導其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及時有效的解決和協調旅游發展中的困境。
5 結語
隨著旅游精準扶貧進程的加快,潛山市將不斷加快自身產業結構的轉變與升級,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逐漸規范與規劃,盡快摘掉潛山市貧困的帽子,使得潛山市的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規劃設計院,安徽省潛山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R],大衍E周行,2011.3.
[2]陳秋華,紀金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
[3]毛峰,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創新與策略深化[J].中國農業資源與規劃,2016,37(10):212-217.
[4]漆明亮.社區參與旅游扶貧及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6.
作者簡介:
周寧寧(1998—),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6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