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繪畫,每個畫種如國畫、油畫、水彩、水粉以及孩子眼睛世界里的兒童畫油畫棒畫法,無一不是重視色彩的,色彩是在整個畫面第一眼看上去的第一美感和印象,是一幅畫面上最外在的表現,也就是說色彩在整個中國畫的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中國畫;色彩;平面型;裝飾性
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繪畫,每個畫種如國畫、油畫、水彩、水粉以及孩子眼睛世界里的兒童畫油畫棒畫法,無一不是重視色彩的,色彩是在整個畫面第一眼看上去的第一美感和印象,是一幅畫面上最外在的表現,也就是說色彩在整個中國畫的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中國畫色彩的平面性
中國傳統花鳥畫中的色彩都是盡量達到畫面平面性的效果。尤其是傳統工筆畫,在線描定稿后一般要進行分染罩染,以確定具體物體的陰陽向背的關系,但是和素描的觀點不同,中國畫畫面中的色彩是平面型的,提煉概括后是沒有高光和投影的,這種提煉后的平面性色彩更具有獨特韻味,其表現力和感染力能使觀者達到一種很高的理想境界的感受。
當然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之下,中國畫色彩的發展肯定會有不足之處,具體來說這種不足主要是在發展色彩觀的同時難免會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對色彩有很大追求的時候會相對忽略墨色的變化,而在對墨色追求時卻又讓人聯想到對色彩的一種忽略。這種不足正是我們現在要發展新的色彩觀的同時必須予以重視和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在中國畫色彩的革新上,我們要引進對西方色彩的觀點,在注重形的同時也注重色彩的重要性,在中國畫的表達上是指在注重墨色變化的同時也注重顏色的表達,已達到墨色并舉的新局面,這種發展也是歷史發展的要求,這種時代發展的步伐就要求人們對新時代的色彩也有一個重新的認識,這種色彩的改革創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2 中國畫色彩的裝飾性
中國畫在畫面色彩的表達上具有獨特的裝飾性色彩。在畫面的表達上表現為色彩的對比及色彩的明亮作用上,特別是在墨與色的關系上,與西方色彩所追求的寫實截然不同。周昌谷在涉及到中國畫色彩時曾舉例了我國民族傳統對色彩的欣賞習性,以“萬綠叢中一點紅”這一說法,認為這是對色彩搭配和色彩對比的一個很好的列舉。“萬綠”意思是說綠色在畫面上占了絕對的多數即整個色調統一在綠的調和之中,而綠色的對比色紅色卻只有一點。萬點冷色加了一點暖色的陪襯,這種表達是在色彩的冷暖、大小、深淺等多方面的對比上是很好的一個應用。唐代壁畫的色彩是在強烈的純色對比中相協調,渲染描繪出富麗端莊、氣象萬千的極樂安逸世界,平涂色彩又富于壁畫很強的裝飾性;山西永樂宮壁畫在用色上用純色調間隔起來,再加上瀝粉堆金的使用,更傾向于民間繪畫的裝飾性趣味,使觀者遠觀感到生氣盎然,近瞻則看到了線和色塊所裝飾的優美。裝飾性是一種描述畫面的形式語言,它的實質遠不止裝飾的單純意義。中國畫用色的裝飾性偏重于表現畫面的形式美,不追求色彩對物象的如實描寫。能夠運用色彩的主觀性變化來滿足自己的滿意創作,為了使色彩更能夠出神入化地表達出來,經過對顏色整理和對用色經驗重新認識后,畫面上所描繪出的色彩就具有了一定的裝飾性。中國畫畫家把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經過提煉概括二維的平面表現出來,單純的線條和色彩,給人以無限的聯想和回味無窮,這就是中國畫傳統畫法用色的魅力所在。我們還會看到,隨著水墨語言的發展,色彩更趨向簡約的對比,會出現人們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國畫的表達中墨的黑色與紙絹的白色,在色彩運用上就是一種極鮮明的比照,某些情況下,國畫在白紙絹上畫白色花卉、人物著白色衣物時,要填上白色再加以顏色襯托,以形成黑白對比,是因為白色和黑色是相互影響又不可分的。在國畫中充分的發揮黑白對比美的作用,使其他色彩在黑與白之間,總是更加明亮、鮮明、清新奪目。黑白這兩種色彩的對比,使得畫面更單純,主題更突出,也更富于黑白裝飾性。
再加上朱紅色的印章與墨色相互對應襯托,對畫面能起到讓人眼前一亮、提神的作用,一方小小的朱紅色就能加強畫面的裝飾美,紅色和黑色兩色搭配是我國自古以來完美的配色方法。這種獨特的風格形式增強了中國畫色彩的神奇和裝飾美。
中國畫用色裝飾性的另一方面,表現在墨與色的關系上。中國畫的墨具有獨特的功能,在畫面色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國畫的墨是用桐油煙或松煙精制而成,本身就有色澤感。“運墨而五色具”實際上不止墨分五色,可謂是變化萬千,光彩奪目,特別是對墨的運用文人畫家們已達到了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程度,他們把墨當做色彩原理來施用,由墨的色階變化中去尋找變化豐富的色彩效果,這其實是對色彩的一種總結。“墨分五色”不單單是指墨色本身的變化,更多的是指畫面整體色彩的變化。宋代詩人劉潛夫看了蕭照《水墨凌村野渡圖》之后寫道:“碧綠嫣紅照眼來”,是說即使單純水墨畫里仍然可以使人感到“碧綠”、“嫣紅”的色彩就在其中。
參考文獻
[1]劉源.中國畫色彩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杜子熊.中國畫入門指南[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8.
[3]楊健吾.中國民間色彩民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趙會艷,女,漢族,1987.01,德州,齊魯理工學院,藝術學院,教師,講師,中國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