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英語精讀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促進動機,提高效率,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效率。
關鍵詞:英語精讀;動機;效率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都切身感受到,學生們對英語精讀課缺乏積極學習的熱情,有的學生甚至對英語精讀課感到“厭煩”,有些學生感覺他們從精讀課上沒學到更多東西。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們沒有掌握學習要領,缺乏精讀學習的技巧,這就需要精讀課程的教師,要深入研究技巧的培育,不僅僅授學生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1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活動中,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徑,在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即我們所說的(內在)動機。
一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課堂缺乏濃厚的興趣,教師就很難激發他們的熱情。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之所以對課堂感到“厭煩”,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們過分依賴教科書,永無止境地重復著詞匯—課文—練習這樣一種簡單的模式。這三個步驟固然重要,但如果我們不能增加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那將是十分乏味的。我們的學生即使有再強的自律性,如果總是一成不變,那么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的大腦也會“關閉”的。所以,我們必須運用好各種手段,通過展開與課文有關問題的討論,或結合課文搞些游戲,或結合課文內容插入一首歌曲等等方式,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才能把學生從枯燥的課文中解放出來,逐漸生成學習的興趣。
二是確立學生學習的目標。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大學生們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在大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微小的進步就很難察覺,這是難以激勵他們的重要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讓學生們了解到目前所學的知識及未來要達到的目標。在每一堂課中,如果都能幫助學生達到一定的目標,就會帶給學生一定的成功感,從而激發起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三是要確定恰當的挑戰水平。在設置課堂知識點時,既不要讓內容太難,也不要讓課程知識過于簡單。如果難度過大,超出學生接受能力,就會挫傷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對考試成績過低的憂慮,而過分憂慮則會導致學生“思維受阻”,拒絕接受新的知識。如果太過簡單,學生則會產生一種無東西可學的心理。這兩種情況,都將無法激勵學生,因此,我們應該把知識點的難度設置在一個合理的水準上。
四是要訓練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確立了現實的目標、恰當的挑戰水平以后,教師應給與學生一些幫助與指導,不過這種指導與幫助要盡可能少,給學生更多的自由,以便獨立完成任務。如果教師渴望為學生做一切事情,逐漸的,學生就會越發依賴教師,同時也很難被激勵。等到沒有教師的幫助,將很難取得成績。
2 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保證課堂有效率,才能不遺漏任何重要的教學程序。但應該注意的是,要盡量排除那些與精讀學習技巧不必要的活動。要保證這個效率,必須抓好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
一是要搞好課前準備。學生和教師都應充分準備課程。尤其是教師,精心準備課堂計劃極其重要。即使這一計劃沒有詳細地落實到教案,也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否則,不但教師本人會很尷尬,而且還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在準備課堂計劃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把必要時需要增加的一些額外課堂活動考慮進去。對學生而言,良好的課前準備意味著帶著清楚的目的走進課堂(例如,可能會有一些復雜的句子,學生很難理解,等待老師來解釋的)。課前有過精心準備的學生,一般來說,課堂上很活躍,這樣也節省了時間
二是搞好課中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對詞匯、課文、練習等三個方面的處理。
首先是詞匯。詞匯的學習包含詞匯學方面的知識。但是,學習單詞不能與句法,語義區別開來。有些教師要求學生用每一個詞造句,這是很不科學的,這種練習應減少到最低范圍。對于像international(國際的)這樣的單詞,從詞匯學的角度分析,它是由inter+nation+al構成的,就足夠了。
其次是課文。課文講解時,一般通過導入、整體講解、課文的細節分析。導入旨在幫助學生熟悉標題和文章內容。有些教師在導入時主要對課文進行口語介紹,認為非常有利于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一個“圖像”。其實不然,這些工作應該留在后面去做。在導入時,應該盡可能多的介紹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雖然通常會花很長時間,但這絕不是浪費,這樣做非常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可以“加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對課文整體講解時,許多教師要求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大聲朗讀并不會使學生對課文整體有更多的理解,相反還可能引起其它問題。比如,學生甲的聲音太慢,沒人能聽清楚,而學生乙的發音有錯誤卻沒人能聽明白,這樣的朗讀活動,浪費了大量時間。我們可以在整體講解之前,用錄音材料來替代朗讀,在聽了一兩遍錄音之后,讓學生做幾個課文理解方面的問題(選擇性練習),以檢查學生在細節分析之前對課文的一般理解。大聲的朗讀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后,選出課文的一個片段來朗讀,因為這時候學生已經對課文材料有較好的理解了。
細節分析有很多教學技巧。比如提煉具體信息,從上下文來推斷句子的含義,識別論述的模式。對于一個特定的課文,我們應強調句子關系的學習,段落結構的技巧,而不是集中在語義的學習上,千萬不可一句一句地釋義。只有通過學習某一文章的梗概,才能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這是理解課文必不可少的。
最后是搞好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但在課堂上不必做完所有的題目。構詞的練習稍微解釋一下就可以了,而完型、寫作這樣的練習一定要在課堂上做。因為完型、寫作這種練習通常需要深度思考,其中涵蓋了詞匯學、句法、語義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于這些練習要設定時間,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過程。
三是要做好課后作業。除了教科書上的作業,還應布置與課文有關的補充閱讀,但一定要對作業進行及時反饋。不管何時檢查作業,教師都要通過醒目的標注來提醒學生改正錯誤。這樣便于學生以后復習,有助于學生了解到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取得進步了。
此外,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盡量使用英語,學生會由此融入“目標語言環境”中,這對英語學習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