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如
摘 要:云南傣族織錦現今的生存環境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著被人漸漸遺忘的困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織錦為研究對象,分析傣族織錦工藝的發展現狀,探討傣族織錦工藝與當代服裝設計相結合的開發策略,以適應當下的社會市場。
關鍵詞:傣族織錦工藝;當代服裝設計;開發策略
1 傣族織錦概述
傣錦是中國著名的少數民族織錦之一。傣族織錦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其技藝是在自己的紡織技藝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文化的諸多特色,不斷自我完善的碩果。織錦是傣族婦女畢生相伴的技藝,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滇國紡織貯備器上,就有傣族先民紡織的身影。傣族織錦圖案題材豐富,這些圖案以特有的概括、提煉、夸張等造型手法,以鮮明、生動的裝飾形式,再現了傣族人的民族風貌、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洋溢著傣族人民的思想感情與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其悠長的發展和變化歷程中,作為一種物化的精神產品,它保持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折射出了傣族豐富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心理。傣錦作為日用品的圖案多以幾何紋樣為主,如象征太陽紋的八角紋樣,代表天圓地方的銅錢紋樣等等,很多紋樣都可以體會到漢代織錦紋樣對傣錦的影響。由于西南絲綢之路(蜀身毒道)對滇西傣族的影響,使云南傣族織錦出現兩大流派,滇西以幾何圖案豐富傳承了漢錦的許多風格;而西雙版納的織錦最經典的是服務于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佛幡,具象造型象、馬、獅、孔雀等形象,打造了佛像和寺塔紋樣,吸收了東南亞文化的諸多特點,產生了個性十足的織錦圖案。
傣族織錦藝術作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開發和利用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問題。特別在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云南各民族進入現代化的步伐提速了,這使得傣錦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
2 民族元素服裝設計的發展現狀
21 世紀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使人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在殘酷的現代競爭社會中,人們也越來越渴望原始、自然、輕松的氛圍,因此當代的許多設計師都傾向于把傳統與民族的藝術風格相結合進行設計。優秀的民族傳統服飾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現代服裝設計的巨大靈感源泉。但是就整個現代民族元素服裝設計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服裝設計中民族元素的應用過分注重外在形式美而忽視了文化的內在美。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服裝外在形式上的視覺影響力,缺乏對民族服裝的文化內涵的詮釋。其次,民族元素服飾設計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設計中找到傳承傳統與追求流行之間的平衡。在設計過程中要么過分拘泥于傳承傳統而不能有效融合流行元素,有些只是生搬硬套地將傳統民族圖案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無法展現其民族的獨特性。總體來說,如何將民族元素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既能表現民族特性,突顯其文化內涵,又適用于現代生活中成為這個課題思索探討的重點。
3 傣族織錦在當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3.1具象的裝飾應用
傣族織錦紋樣題材豐富,其形式多是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最常間的應用方法也是裝飾于服裝邊緣,邊緣裝飾包括領口、襟邊、袖口、體側部、下擺等部位的裝飾。由于人們的視覺心理習慣,不同部位的裝飾往往會造成不盡相同的視覺效果并引起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裝飾位置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不僅要考慮織錦的位置與款式之間的關系,更要考慮織錦與人體之間的關系。巧妙的裝飾應用可起到修飾、美化人體的作用。如圖1為Alberta Ferretti2014年春夏成衣,服飾的領口處的民族圖案裝飾設計起到了集中視線的效果,增加了服裝的線條感和輪廓感,使服裝的款式相得益彰。其次,傣族織錦還可以用滿布的形式出現,這樣的裝飾效果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如圖2為2014年Donna Karan春夏時裝,服裝中運用了大面積的抽象民族紋樣,設計師將這些民族抽象紋樣重新排列,使其在大小、疏密上形成對比,形成一種豐富而有韻律的形式美感,同時在色彩上以厚重低沉的色調平衡了繁復的裝飾效果。(圖2)再次,傣族織錦大膽的色彩配比與近些年來世界知名設計如迪奧、夏奈爾等高純度色彩的大膽配比不謀而合。如圖3,傣族織錦色彩的配色方式可以在當今服裝設計中得以很好的延續,將傳統民族服飾的色彩與現代服裝設計緊密的結合起來。
3.2抽象的應用
傣族織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紋樣的構成上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形式,并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而這些紋樣構成形式都可以重新提取應用在現代服飾圖案設計中。將傳統織錦紋樣按照新的構思重新組合,或者加入新的時代元素,創造出具有新的內涵的現代圖案,以形成全新的視覺效果。其次傣族織錦的創新應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可結合不同的工藝技法如繡法、針法、線型等裝飾工藝進行再整合,或結合不同肌理的面料進行設計,增強服裝的層次感,創造出新的服裝設計的視覺效果。
總之,傣族織錦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結合,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兩者是相互發展,相互依存的。對傣族織錦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而且可以為現代設計提供靈感來源和設計元素。在21世紀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充分利用好傣族織錦藝術,為現代服裝設計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江應樑.傣族史.[M],四川民族出版,1983,12.
[2]傣族簡史編寫組.傣族簡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