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院(450000)程金平 張明菊 盧娜
消化性潰瘍為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該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分組,討論護理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治療106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組,其中實驗組男29例,女24例,年齡為60~79歲,平均年齡為(66.12±7.95)歲;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為61~87歲,平均年齡為(65.41±6.72)歲。兩組患者上述條件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飲食指導、不定時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①循證支持: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查閱相關資料,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實踐尋找解決方案;②循證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發病原因、負面情緒、藥物療效等,要求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藥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復發的影響,鼓勵患者多表達內心感受,釋放精神壓力,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指導患者掌握一些心理調節方法。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進食易消化、溫和性食物,為患者擬定食譜,方便出院后參考。密切患者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了解消化性潰瘍常見并發癥特點,做好預防和處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治療依從性判斷標準:應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評價患者知識掌握情況,①完全依從:患者知識知曉率80%及以上,遵醫囑進行規范治療;②基本依從:患者知識知曉率70%~79%,可基本遵醫囑治療,但有部分被動配合治療情況;③不依從:患者知識知曉率低于70%,不遵從醫囑治療。生活質量判斷標準:應用QLQ-C30量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食欲、精神狀態、自身疾病、睡眠質量狀況,滿分為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1]。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X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依從性差異 實驗組患者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差異 實驗組日常生活、食欲、精神狀態、自身疾病、睡眠質量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依從性對比

附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消化性潰瘍為臨床常見疾病,其中老年患者發病率較高。臨床多應用抗生素配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但該病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幫助患者了解相關健康知識,提高自我預防能力,對降低消化性潰瘍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循證護理以臨床實際為依據,通過尋找科學依據,實施護理,以達到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和患者健康狀況的效果。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將理論成果與臨床經驗及患者主觀感受相結合,準確應用研究所得結果,結合患者病情特點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研究指出[2],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和依從性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從疾病誘因出發,結合患者實際,給予心理干預、飲食指導、生活方式護理等,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形成正確思維。
綜上所述,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可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