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蔚
摘要:根據處于波動中的軌道交通客流來對系統資源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調配和使用,對營運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進而達到保障軌道交通運行的安全性和順暢性是營運管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工作核心。上班高峰時段以及惡劣的天氣狀況都會使得客流出現較大的波動,此時運用先進技術對短期客流進行預測,進而開展針對性極強的管理工作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部分。筆者結合多年一線工作經驗,淺談一下客流波動下城市軌道交用運輸組織關鍵技術。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客流波動;運輸組織關鍵技術
通過合理而科學的組織運輸能力的方式來完成需求極其巨大的運輸服務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主要內容。該系統的運輸組織具體指的是對與運輸有關的操作設備、關卡設施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布置及引導和分流客流來對運輸服務進行組織的全過程。
一、技術探析
(一)相關技術概說
列車運行圖編制、車輛運用計劃、全日行車計劃以及列車交路計劃等都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組織內容,都是圍繞客流數據的預測來編制運輸組織方案的。選擇運用科學而恰當的預測客流數據的方法來對客流在時空上所呈現的波動規律進行預測進而為科學運輸組織方案的制定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石。合理而科學的方案制定出來之后,新的運行圖將會指導列車進入正常的運營狀態,此時客流量會隨著列車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一些新的波動,這時候就應該對新方案中的運輸能力與新出現的客流需求的匹配性進行判定,客流規律所具有的起伏不定的波動性特點對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組織工作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基于此,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組織關鍵技術中的一方面就是合理而科學的匹配運輸能力個波動客流。當系統運輸能力與新的客流需求相匹配時,列車的行車方案不變,當不匹配時,則需要調整列車的行車方案,來提升列車的運輸能力。所以,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組織關鍵技術中的另一方面就是圍繞新的客流需求來合理而科學的調整運輸能力[1],運行中的成軌如圖1所示。
(二)匹配運輸能力和客流波動
編制和調整列車運行圖,第一時間應著手進行的工作就是對客流在時空上所具有的波動規律進行準確預測,其后要將客流與分時段及分區段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能力相互匹配。城市軌道交通吸引客流強度以及相關運營企業收益最大化是由客流與運輸能力的匹配度決定著的。依據客流實際的波動狀況,再借助工作人員的所具有的豐富歷史經驗對列車運行圖進行調整,從而使得運輸能力發生調整以期與預測中的客流需求相匹配是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匹配運輸能力和客流波動的一貫做法。但實踐證明,只憑借工作人員的主管經驗對列車運行方式進行調整,而沒有強大的理論知識和準確的客流數據作為依托,在大多數情況下,約莫估計的客流與處于新運行方式下列車的運輸能力的匹配程度是極不科學和極不合理的。天長日久,不但會流失掉部分乘客,還會阻礙系統吸引潛在客流優勢的發揮,從而會失掉大眾選擇主體出行方式地位,還應在客流與分時段及分區段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能力相互匹配來進行科學列車運行方式的制定工作,進而鋪畫出實時性的客流匹配度極高的列車運行圖。列車運輸能力確定的基礎性數據來源于運用合理而科學的預測客流方法對處于不同時段的每一條線路和每一個斷面的客流數據進行預測,客流斷面區間如圖2所示。通過匹配列車運輸能力和客流數據,就可著手進行行之有效的列車運行方案的制定工作[2]。
(三)調整列車運輸能力
在依照列車運行圖行車的途中,假如列車的運力不足,就一定會流失掉部分潛在的客流;假如系統運力不強,也會吸引流失掉更多的潛在客戶,這都表明時空波動性特征很明顯的存在于列車營運所產生的交通流中。客流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具有的波動性使得系統不得不依據波動客流來相應的調整運輸能力。調整運輸能力會使得運行圖發生變化,列車會依照發生變化的新運行圖來進行營運,此時列車運行方式的變化有會使得客流有一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新波動出現。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交通流和運輸能力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進而會促使這兩部分之間的反饋會帶有循環往復性,直到這兩部分之間的匹配程度最優時,整個系統的狀態才能變得平穩下來?;诖?,營運部門對于處于實際運行中的列車要做出在與波動客流結合的基礎之上來調整系統運輸能力,使得該系統能與大眾想要的舒適、快速、干凈、便捷的出行需求。
二、結束語
本篇文章,主要從相關技術概說、匹配運輸能力和客流波動、調整列車運輸能力這三個方面對客流波動下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組織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盡而仔細的探索以及分析,以期為處于客流波動下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安全運輸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來極大的保障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良性、可持續發展以及大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凌巧. 城市軌道交通突發客流運輸組織方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學, 2015(16):22-23.
[2]房霄虹.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輸組織協調理論及方法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6(2):43-45.
[3]戎亞萍. 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多編組運輸組織技術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7.
(作者單位: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