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增庚
摘要:本文結合汕尾教育實際,嘗試從專家指導、校際交流、內部生成三個維度,探討專業引領促進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校本研究;教師;專業
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指專家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指導。[1]
一、專家指導:授之以漁,借力成長
專家指導主要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理論指導是指由掌握系統理論的專業研究人員通過專題報告、輔導講座、問題咨詢等活動,為教育工作者傳授先進理念,豐富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指導是專業引領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策略之一。調查顯示,有39.83%的教師認為急需加強理論學習,否則校本教研將會低水平重復。[2]尤其在當前高考全新改革、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只有及時汲取最新理念,準確把握前沿導向,才能確保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汕尾市近年來不斷加強專家指導工作,請到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和廣州中學吳穎民校長作汕尾教育發展論壇的主講嘉賓,邀請國家級、省級專家為汕尾教師傳經送寶。2018年,汕尾市開展市級培訓教師11459人,省級、國家級及港澳培訓406人。
實踐指導是指通過專家聽課評課或備課,面對面進行教學現場指導,開展教學“臨床”診斷,從而幫助教師反思并改進教學行為。這種指導縮短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及時診斷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提出改進建議,是教師普遍認為效果最為明顯的專業引領策略。汕尾市采取創建名師工作室、學科中心教研組和教學視導等舉措加強專業引領。目前全市共創建名師工作室30個,通過工作室主持人的傳幫帶,提煉教育教學方法、經驗、模式,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市教研部門組建高中學科中心教研組,開展以校本教研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學研究,推廣新經驗新成果,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同時,每年開展高三備考工作視導,教研員與高三教師面對面、點對點交流備考策略、優化備考方案;不定期開展義務教育教學工作調研檢查,通過聽課評課、查閱資料、學生知識抽測等,對教學提出改進建議。
實施專家指導應注意三個方面的事項。一是理論和實踐指導的內容應緊密結合當前教學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二是學校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對教師學習的情況進行跟進落實,促進學習成果轉化;三是引導教師通過網絡資源、前沿期刊等廣辟途徑接觸新理念、新方法,不能僅僅滿足于專家指導。
二、校際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校本教研不是“本校教研”,以校為本不是“一校為本”。校際交流將不同學校之間結成對子,能夠發揮資源互補作用,以校際之間結對互助、名師支教或經驗分享等方式進行,通過開展專題匯報、示范觀摩、座談交流等活動,發揮優質學校的引領和輻射作用。近年來,汕尾市借助深汕合作契機,市、縣兩級有24對學校結成幫扶對子,深圳市每年選派1批教科研專家赴汕開展“名師送教”,同時汕尾市每學期選派骨干教師到深圳市學校跟崗學習,達到經驗交流、互相學習。此外,汕尾市教育局組織教研員、高中學校負責人、骨干教師赴江蘇、浙江、河南等教育強省學習先進經驗,都將調研考察當地知名學校作為重要內容,學習校本教研等好的經驗做法。各級教育部門逐步建立校際幫扶制度,在縣域內不同程度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校際互帶。
實施校際交流時,規模過小、資源有限的學校應主動與他校聯合教研,實現校際互帶。優勢學校和薄弱學校結對教研時,應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否則二者的聯結將面臨困難。如,汕尾市自2016年起,規定城市教師晉升高級教師職稱(職務)要具有在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支教一年以上的經歷;市、縣于2018年全面實行教師“縣管校聘”,打通教師進出的體制障礙,實施的第一年秋季分流教師866人。
三、內部生成:內生動力,持續發展
內部生成是指在校內,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骨干教師等“校內專家”以集體備課、聽評課、課題研究、教學沙龍等方式開展教研,以解決本校教學具體問題,提升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實現校級專業引領。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只有充分整合、發揮學校資源,調研各方面積極性,強化校內專業引領,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化成長才有更肥沃的土壤。內部生成式專業引領應著力三個方面。一是學校領導深度介入。校領導、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中層以上干部,應強化教師第一身份意識,做到管理有“威”、學術更有“威”,深入教研組、備課組參加學習討論,定期聽課評課,組織教研活動,對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化、常態化、自覺化起到主導作用。二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學校應制訂集體備課、聽評課、課題研究等制度方案,讓教師對標對表、任務明確地開展相關教學教研工作。三是健全相關激勵機制。要對執行制度的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教師績效、職稱評聘、評優選先掛鉤,讓實干者有更多出彩的機會。四是發揮網絡教研的功用。近年來,汕尾市大力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小學教室多媒體率達到92%,師機比1.1:1,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于2017年建成投用,可提供基礎教育各學科400多萬節名師優課,包含課堂實錄、教學設計等,開通了學校、教師、學生個人空間,為任課教師提供相應學科資源180萬份。發揮好網絡教研資源,不僅可以改變專業引領供給不足的局面,還為教研開辟了新空間,隨時為研究提供條件,改變教師的成長環境。
實施內部生成式的專業引領,應注意保證活動的效果和質量,不能搞形式、走過場,要擺脫自上而下、組織管理式和分配任務式的傳統教研風格。
總之,不同的專業引領方式有不同的特點、功能和操作要求。在具體工作中,應根據對象需求與實際狀況綜合運用。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汕尾市開展有關專業引領的事實說明,加強專家指導、校際交流、內部生成,對于促進校本教研、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桂香,余云中. 推進校本教研建設的策略[J]. 職業時空,2009,(12)
[2]龔國勝.中小學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現狀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