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吳麗娟 王凱麗
摘 要:核電站用核級板式熱交換器是核電站安全系統中的重要設備,為《民用核安全設備目錄》的監管范圍內的設備,因此了解設備采購流程,并進行風險管理以確保其滿足核電站安全功能的要求、供貨進度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的基本原理,然后對其采購管理過程進行了說明。對于采購過程中進行風險識別,通過風險等級判定矩陣對風險進行了評價與評估,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在后續項目中需要對文中列明的風險點嚴格把控,盡量確保設備的質量及進度過程控制滿足供貨的需要,以免影響項目進度。本文對于后期項目的采購進度的控制與跟蹤具有借鑒意義,可為后期項目執行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級板式熱交換器;設備采購風險管理
1 概述
核電站用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為布置于設備冷卻水系統和重要廠用水系統之間的板式熱交換器,設備冷卻水系統通過板式熱交換器將核島的熱量傳遞到重要廠用水系統不斷提供的海水中,將熱量帶走,同時,成為屏蔽設備冷卻水及海水的一道屏障。核級板式熱交換器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確保核電廠安全、可靠和經濟的運行,防止輻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以確保核電站人員和公眾的輻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希望通過在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的合同執行過程中實施采購風險管理,盡量確保設備的質量及進度過程控制滿足供貨的需要,以免影響項目進度。
2 核級板式熱交換器基本結構及原理
一般來講板式熱交換器為供貨商負責設計和制造,具體技術要求需要滿足采購方的需要,其板片的尺寸、布置形式及數量等、板式熱交換器的結構由供應商根據我方的熱工水力設計參數、布置要求等確認。
介質在板間進行流動,從而實現換熱,板片必須經過水壓及氦檢測密封性試驗,以確保其密封性滿足使用的要求。
3 合同執行管理及特點
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的合同執行過程一般包括合同簽訂、技術文件交換、接口交換、設計及過程文件傳遞及審批、主材及外購件的采購、制造、檢驗與試驗、出廠驗收、發貨等幾個關鍵節點,其管理特點如下:
(1)接口傳遞周期長:一般來講,設備的接口傳遞信息覆蓋吊裝、外形圖、預埋板等幾個信息,一般供貨商均不具備核級板換抗震計算的資質,需外委才能完成,且預埋板載荷的相關信息又涉及到樓層相關位置的出圖計劃。(2)存在進口外購材料:現國內不具備關鍵材料鈦板的供貨能力,需要向國外購買,且板片的入廠及加工為設備制造首道工序。(3)存在一定技術特點:在設計、制造、檢驗、試驗程序提交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文件是否滿足技術文件的要求。(4)板換的供貨商的制造管理仍在逐步完善:國內板換的供貨商廠內對于設備加工制造的過程控制仍在逐步改進和完善。
4 設備采購項目風險研究
項目風險是核電項目工程建設中設備采購實施結果偏離項目建設預期目標,可能導致項目損失的事件或條件。項目風險與核電項目建設直接相關。采購風險管理流程共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采購風險控制目標、風險識別與分類、風險評估與評價、風險應對措施以及風險上報與監控。
5 風險識別與應對措施
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風險識別是基礎,通過風險監控預警等方法,盡可能全面的找出影響采購供應管理工作潛在的和已發生的風險,并加以收集、判斷、分析、歸類。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可以明確風險來源、確定風險發生的條件,記錄風險各方面的特征后,進而識別其可能引起的后果。
5.1 技術接口管理風險
因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為供應商負責設計,買方對其方案進行設計確認,且鑒于它的管理特點及以往的管理經驗,識別技術接口管理存在設計和進度風險。
5.2 材料采購管理風險
從材料的采購管理的風險來看,主要有兩點,一是對于采購自國外的鈦板的質量與進度的控制,另外一點就是要安排好包括框架用鋼板、密封板片用密封墊、核級緊固件、法蘭各關鍵外購材料的到貨順序,以滿足生產的需要,且鑒于它的管理特點及以往的管理經驗,識別存在質量和進度風險。
5.3 制造過程
制造過程主要包括板片壓制、框架組立、密封墊粘貼及烘干、焊接等工序,根據以往經驗,識別存在質量和進度風險。
5.4 水壓、氦氣檢漏試驗
水壓及氦氣檢漏試驗主要是檢驗板換承壓及密封性能的重要手段,根據以往經驗,會出現水壓及氦氣檢漏程序偏離技術文件要求,或實際試驗過程與程序存在一定偏離的情況,識別存在質量和進度風險。
綜上所述,如采用的供貨商為成熟的供貨商,一般來講以上風險一般都是進度風險,否則,可能存在設計與質量風險,同時設計與質量風險將進一步轉化成進度風險。
6 風險定性評估與評價
6.1 風險評估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各個階段的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風險發生概率P)、可能出現的后果(風險影響程度D)、可能持續的時間等進行預估。“風險發生概率P”和“風險影響程度D”的評估標準按概率取值分別為: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取值1)、在極少情況下可能發生(取值2)、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發生(取值3)、在大多數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取值4)、預期內大多數情況下會發生(取值5),其中風險影響程度也定性評估為:對進度、費用、質量、安全造成的影響幾乎不存在(取值1)、進度稍微偏離工程三級進度計劃;或造成較小的費用超支;或發生較輕的質量事件(取值2)、進度突破工程三級進度計劃,尚未影響項目關鍵路徑;或造成較大的費用超支;或發生一般質量事件(取值3)、進度稍微偏離項目關鍵路徑;或造成重大的費用超支;或發生較嚴重的質量事件(取值4)、進度突破項目關鍵里程碑;或造成極大的費用超支;或發生非常嚴重的質量事件(取值5)。
6.2 風險評價
在上述對于核級板式熱交換器采購管理過程的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各個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現的后果進行預估,然后針對某一風險因素將“風險發生概率P”和“風險影響程度D”的取值按照“風險等級判定規則”矩陣圖確定風險等級,將抽象風險實現定性分析,進行風險評價,其風險評價情況分別為:
(1)設計接口的延期傳遞或關閉:發生概率P為5,影響程度D為2,標記為橙色。(2)關鍵材料、外購件未按期回廠:發生概率P為3,影響程度D為3,標記為橙色。(3)板換的設計不滿足設計要求:發生概率P為1,影響程度D為5,標記為橙色。(4)未按廠內內控文件的要求進行:發生概率P為3,影響程度D為2,標記為黃色。(5)檢驗、試驗偏離技術要求:發生概率P為2,影響程度D為2,標記為黃色。
一般,“風險等級”劃分為四個預警級別:4級:紅色預警,高級風險;3級:橙色預警,一般風險;2級:黃色預警,低級風險;1級:藍色預警,可接受風險。
可見,核級板式熱交換器沒有對于項目進展及項目目標影響較大的高級風險,都處在一般風險和低級風險區域,屬于可控范圍,只要對于風險進行有效識別,積極應對,動態監控,做好風險記錄,是可以將全部風險等級降低甚至消滅風險,從而保證項目順利推進。
7 總結
自2017年以來,隨著核電廠核電設備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采購管理要求的日益完善,過程控制的不斷嚴格,進度要求與成本控制的不斷加強,根據設備自身的特點,運用風險管理方法有效的對核級板式熱交換器的采購過程進行管控,將成為設備采購的重要手段及有效措施,并能夠在設備質量與進度管控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設備采購風險管理D版,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