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明
摘 要:針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老齡化趨勢,采取積極妥善的應對措施,建立完善的老齡服務體系,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本文對老齡化趨勢下的新民市養老市場及發展分析。
關鍵詞:老齡化趨勢下;新民市;養老市場
1 養老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對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卻跟不上人口老齡化的腳步。養老服務體系不完善、養老設施發展慢、養老機制欠缺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中國的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的到來,十二五期間將成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期。根據中國老齡化事業發展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2012 年老年人口數量達到 1.94 億,老齡化水平為 14.3%,而 2013 年老年人口數量預測將突破 2 億大關,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4.8%。其次,老年人口內部還存在著高齡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空巢老人無子女老人及失獨老人增加的問題。同時,相對于老年人口的迅猛增長,勞動年齡人口卻進入負增長。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 年達到峰值,為 9.40億人。2012 年下降到 9.39 億人,而 2013 年預測將為 9.36 億人,這將導致勞動力供給格局的轉變[1]。
在中國面臨急速老齡化的過程中,傳統的家庭老年照護功能正日漸弱化。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數量減少,子女平均每人對老年父母的家庭照護負擔和機會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由此導致家庭老年照護“供給”能力的減弱,家庭“空巢化”加速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在老年照護方面的資源供給非常有限。目前,國家投入的養老機構只能滿足1%的老年服務需求,而且基本上還只是處在解決老年人吃住等基本生活物質需求方面。與供給不足形成鮮明對比,需持續性照護的老人隨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出現了快速增加趨勢,根據意圖咨詢集團對老人長期追蹤調查顯示,65 歲以上老年人無法自行料理生活而需人照顧者,占65 歲以上人口的老年人口比率已由2006年的5.8%增至2009年10.7%,增幅近1倍。
人口老齡化已引起全社會關注。但是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依然跟不上老齡化的超前發展。老無所養、缺乏老年人宜居環境、社會管理制度不完善、服務缺乏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我國綜合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實現社會和諧與政治穩定,必須全面認清我國社會所面臨的老齡化趨勢,采取積極妥善的應對措施,建立完善的老齡服務體系,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考察中國養老服務的需求總量,必定要放在中國特定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背景予以審視。
2 新民市的市場現狀
新民市,位于遼寧省中部,遼河下游平原地區。區域面積3318平方公里,全市設5個街道、18個鎮和6個鄉,全市人口總數670,000人。
新民市隸屬于遼寧省沈陽市,早在“十一五”期間,沈陽市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三位一體”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之后又探索加入“企事業參與為補充”“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社會化模式。截止2013年7月,和平、沈河、于洪、蘇家屯和新民5個區(市),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13張,其中最低的7張,最高的18張。其中新民市包括9家公辦養老機構,2家私立養老機構,他們均屬于非盈性養老機構,每年有1000人的入住率。截止2013年7月,沈陽市在遼中、新民、康平、法庫和蘇家屯區利用農村敬老院和民辦醫院,共建設了 6 個康復托管中心,設床位650張,只收養了農村低保及低保邊緣戶家庭中的患精神病及失能的老644人。
3 各國成功經驗分析
中國國內目前開發的多數養老地產項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了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包括社區的建造形態、服務設施、入住的收費模式等等。在美國目前的養老地產市場中,持續照護退休社區(CCRC)是最具代表性的,它的歷史也最為悠久。據統計,美國最為古老的100家CCRC中有25家創辦于100年前,這部分最古老的CCRC由養老院或老人收容所演變而來,最初是為了收留美國內戰結束后遺留下來的鰥寡孤獨。1990年至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中期,隨著開發商運作經驗日漸成熟以及資本市場對CCRC模式的理解和接受,CCRC經歷了又一次持續增長,每年大概都會增加10-20 家新社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 CCRC 的數量急劇下降(LeadingAge,2010)。盡管有一些引人注目的CCRC破產案例,但并沒有報道顯示社區內的老人被剝奪居住權或服務(Christian,2013)。事實上,隨著經濟的復蘇,持續照護退休社區產業開始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機。發展到今天,CCRC已經成為了一種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護、介助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的老年社區,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發生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護服務(American Seniors Housing Association et al.,2008)。
4 新民市近期養老項目的開發案例
2014年至2015年,新民市依托興隆堡溫泉資源,建設了一批養老養生項目,大多是地產商和社會型養老機構聯合開發運營,以高端養老設施帶動養生地產項目的開發已經成為市場的選擇。比如:巴斯小鎮引入北京壽山福海養老機構,目前建筑已經建成,本項目總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一期提供床位860張,二期擬建430張。壽山福海養老機構引入一個1500平方米大小的室內恒溫的綠色空間,使之成為老人的四季公園,提供包括廣場活動在內的各種休憩空間;同時,四季綠廊鏈接各個養老居住寓所,成為全氣候的人性化生活場所,同時內部設置圖書館、文體活動室、多功能演藝廳、養生餐廳、超市等空間。建筑綜合體內按照每50~70張床位為基準設置護理配套,并配置體檢、門診及診療空間,使養老生活更安全更便捷。建筑延續巴斯小鎮的英倫建筑風格,層次豐富,度假風情感十足。此項目無論在功能配套還是建筑風格上,都比較符合新市場形勢下的養老設計要求。
新民市大民屯鎮,是東北知名的棚菜之鄉,位于大遼河東岸的方巾牛村更是棚菜事業發展的突出典范。方巾牛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已經實現了新村城鎮化,村址處依托原有的遼河濕地,準備開發建設新民市最大的養生養老基地。本項目和遼寧省公益基金會聯合,以會員制為經營模式,一期擬建設規模達10萬平方米、3000床位的養老綜合設施,包含服務方巾牛新市鎮的醫院、步行商業街、三個養老養生組團(助養公寓、頤養公寓);二期則針對退休老人提供定制別墅片區,并配備鄉村旅游度假的配套設施。此項目規模較大,建成后必將成為新民市乃至沈陽市環境資源最豐厚、配套設施最齊備的養老機構;
5 結語
新民市是全國百強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景觀資源,在交通上除了現有國道、高速外,高鐵也將開通,沈陽和新民的城市輕軌項目也將落實;未來的新民將是沈陽的新民、東北的新民、將是京津冀的新民;新民的養老養生設施,必將面對更大的市場,同樣,新民的養生養老服務,必將和全國接軌,打造具有本身服務特色的養老品牌。
參考文獻:
[1] 吳玉韶.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5.
[2] 聶建明.公共政策視角下的中國養老地產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