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在允許范圍內減輕地鐵車輛座椅的重量,本文利用Ansys workbench軟件對現有地鐵車輛的座椅結構進行仿真分析,對比安全系數,進而優化座椅結構與安裝方式。同時對改進后的結構進行靜力學仿真,驗證其可應用性。仿真結果表明:改進后的座椅結構不但滿足安全性要求同時達到車輛減重的期望。
關鍵詞:Ansys workbench;輕量化;改進設計
Design improvement of subway seat structure based on Ansys workbench
Ma Kun
(Beijing zhongche changke erqi track equipment co. LTD,Beijing 10243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subway vehicle seats within the permitted range,this paper uses Ansys workbench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seat structure of existing subway vehicles,compare the safety factors,and then optimize the seat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the improved structure is simulated statically to verify its applic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eat structure not only meets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but also achieves the expectation of vehicle weight reduction.
Keywords:Ansysworkbench;lightweight;Improved design
引言
隨著科技發展地鐵車輛的技術工作者越發關注車體輕量化設計。為此我國的地鐵車輛從剛開始的鋼結構逐步過渡到鋁結構,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此后,大多著眼于各個零部件的結構輕量化。本文對既有的地鐵座椅結構進行Ansysworkbench仿真分析,對結構進行改進,并驗證改進后的結構可行性【1】。
1 結構建模
本文以地鐵車輛3人座椅為例,在CREO軟件中建立其三維模型,如下圖所示,為了便于仿真將整體結構在Ansys中進行布爾操作形成一個大的整體,同時將椅面等薄板零件簡化為面組。由圖中可見,該3人座椅主要包括椅面、骨架、椅面加強件和座椅背部與墻體之間的安裝件組成。其中椅子背部的安裝件通過螺栓與墻體上的安裝滑槽相連。同時座椅結構內部各零件之間均通過螺栓緊固。骨架結構為鋁合金材質,其基本材料屬性如表1所示,在Ansys中為其分配材料。
基于降低計算量同時保障精度兩方面的考量【2-3】,盡量減少網格劃分數目。按照系統控制方式對其進行網格劃分,共得到90484個節點和35396個單元。為了便于計算將連接螺栓簡化為梁單元,同時對梁的兩端進行固定。
2 加載與分析
模擬實際情況,設置兩步加載:第一步依據《DIN 25201-2》的規定對安裝螺栓(M10-8.8級)施加大小為26300N的預緊力【4】,并在第二步進行鎖定,同時第二步對單個椅面施加600kg的均布載荷。分析求解后的應力云圖結果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
參考EN12663的標準要求,實際生產的座椅結構的安全系數必須大于標準中規定的安全系數Sxu(1.15)【5】,其計算公式如下:
(1)
其中:S為實際生產中座椅結構的安全系數,Re為鋁合金材料的許用應力,參考EN485-2,將其取值為240MPa,σc為計算結構中的應力值。
由應力圖可知,應力集中于椅面折彎處,最大的應力為60.044MPa。按照公式(1)計算后得安全系數為4,遠大于其許可值1.15,為此對該結構進行輕量化改進。
4 結構改進
為了實現結構輕量化,將安裝件與椅面加強件減少至兩個并重新安排其位置,如圖3所示。
對該結構進行相同的網格劃分同時施加相同的載荷,并對改進后的結構進行應力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中可知應力最大處仍為座椅折彎處,最大值為120.98MPa,按照公式(1)計算后得安全系數為2,仍然滿足標準要求。
結果表明改進前后,座椅變形與安裝螺栓應力改變并不明顯,改進后的座椅結構完全滿足要求。
5 結束語
本文利用Ansys workbench軟件對現有的地鐵座椅成熟結構進行應力分析,通過對其安全系數校核后提出改進其結構的設想,并對改進后的結構進行仿真分析,結果表明輕量化后的結構仍然滿足安全要求。
參考文獻:
[1]鄧小軍.國產化CRH2型200km/h動車組及技術創新[J].機車電傳動.2008,1:1-6
[2]范海雄,韓華婷,王巍。一種支撐架的設計與結構優化[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5):9-11。
[3]韓靜,方亮,孫甲鵬等。基于Pro/E與ANSYS WOEKBENCH的復雜裝配件協同仿真及優化[J]. 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41(1):190-192.
[4]劉萬鵬,施哲雄,何榮娥等。塔設備連接法蘭的校核方法研究及應用[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2,34(11):73-78.
[5]索雪峰。基于Ansys的鋁合金地鐵座椅骨架有限元分析[J].科技信息.2012,3:177-178.
作者簡介:
馬昆(1989-),女,漢族,北京人,北京中車長客二七軌道裝備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