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武漢革命博物館原館長趙曉琳曾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工作過十多年,談及紀念館的發展歷程,她感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歷來十分重視傳承和弘揚八七會議精神。”
趙曉琳回憶:1979年底,在紀念館剛剛開放不久時,八七會議的實際主持人、當時已經80多歲的李維漢來館視察。當時,武漢市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邀請李維漢為紀念館題字。李維漢謙虛地說:“我回去找個人給你們寫吧。”
沒過多久,紀念館收到一封市委有關部門送來的神秘郵件。打開后,竟然是鄧小平同志為紀念館的親筆題字:“八七會議會址”。這讓全體工作人員喜出望外。后來紀念館把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制作成館標,高高懸掛在大門口。2005年,趙曉琳曾前往北京中央文獻研究室征集資料。在查閱一本鄧小平個人畫冊時,意外發現鄧小平同志當年題寫館名時的照片,拍攝者是其秘書。
趙曉琳強調:“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體現了這次會議的重要性。正如當時鄧小平同志對籌建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所說的‘關鍵是這次會議解決了什么問題,作出了什么決定。如今的黨員干部應該讀懂此次會議的內涵,理解其現實意義?!壁w曉琳提出:“首先,八七會議是在‘天塌地陷的危機關頭召開的緊急會議,是頂天托地的壯舉。與會代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作出重要決定,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絕處逢生。其次,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魄力,他們攻堅克難,力挽狂瀾,凝心聚力,領導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再次,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善于激濁揚清,自正自凈,不斷完善自我的活力。會后,全體黨員體現了大局意識、核心意識、服從意識,中國革命在黨的領導下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21位與會代表中,有13位在之后的革命斗爭中英勇犧牲。正是因為早期共產黨人堅定信仰、不忘初心,才有了如今的輝煌。這樣的精神值得如今的每一名黨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