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摘 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市政公用事業的參與,包括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城市綠化和環衛工作,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市政公用事業需要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發展道路,利用現有形式進行積極的改革和轉變,來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市政公用事業;合作治理;服務;管理
1 引言
市政公用事業是服務行業的一種,其主要是為城鎮居民提供生產生活中所必須的各項資源和條件。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中轉移的這一過程,在這種前提下,市政公用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所以需要通過完善的制度和規定,使各個環節之間互相配合,從而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2 我國市政公用事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于市政公用事業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使得整體發展速度變快,市場化改革也順利進行,市政公用事業整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隨著這項事業的發展,市政設施明顯增多,對于環境方面,污水處理率和綠地覆蓋面積得到了提升。而對于百姓關心的日常生活方面,市政公用事業也大幅提高了燃氣覆蓋率,使更多人能用上實惠,清潔的能源。綜上所述,市政公用事業在我國的發展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為我國環境綠化和保護,人民的安居穩定都帶來了積極的作用。
3 傳統市政公用事業存在的問題
3.1 市政公用事業的屬性帶來的弊端
傳統市政公用事業的特點就是守國家管控力度較強,投入成本大,回報周期長,只有實力足夠大的企業才能掌握,這自然導致了在這方面的市場基本沒有競爭,各方面的機制都不夠靈活,容易出現一家獨大后對各種資金進行人為干預,擾亂秩序的現象。同時由于投入成本問題,導致市政公用事業在各個地區的發展狀況有著明顯的差異,經濟發達的地區由于人均消費水平高,市政公用事業甚至能從中謀取到不少利益,所以相關企業對待工作認真積極,而個別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本身生活水平就不高,更沒有閑錢來投入到市政公用事業中去,企業看到無利可圖,紛紛從質量和效率上做文章,導致群眾的根本利益受到損害。考慮到各個地區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同,政府應當合理統籌規劃,在宏觀上進行科學的調控,有困難的地區,加強投資力度,改善目前這種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3.2 市政公用事業的管理問題
由于我國的市政公用事業是由政府主導和管控,主要依據政治需要和當時的財政狀況來決定市政公用事業的投資力度,由于當初我國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沒有充足的資金分配給市政公用事業,導致其服務和產品質量的嚴重缺陷,如今這些問題雖然大多數已經消失,但其遺留下來的習慣仍然存在。由于國家的集權管控,對有些地區疏于管理,致使相關企業有恃無恐,私自更改服務內容和商品質量等現象依然沒有消失,這對于我國市政公用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市政公用事業覆蓋面極廣,政府很難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導致一些職能部門存在吃回扣等腐敗的現象,面對這些問題,目前管理模式并不能做到妥善解決,所以急需一個約束力強,執行度高的新模式。
3.3 市政公用事業服務質量的問題
傳統模式下,政府在整個市政公用事業中,作為規矩的制定者,同時也是實施人,這就像在競賽中又當了運動員,又當了裁判,導致民眾都是被動獲取,政府給什么,我們就用什么,就算有怨言也很難反映上去,導致整個事業的發展中群眾的參與度不高,經常忽略基層人民的聲音。另一方面,由于負責市政公用事業的相關企業難以被替代,地方企業也會仰仗這巨大的權利來壟斷市場,出現經營效率低下,服務態度差,服務過程不規范等現象。政府雖然三令五申,但對于這種現象也不能做到完全根除,因為其問題出在現有的制度上,只有將制度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類問題的發生。
4 市政公用事業新模式的改革與探究
4.1 建立一個多元的合作治理模式
政府要從具體的實施者逐漸脫身,并促成具有競爭意識的市場,只做規矩的制定者。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市場的作用下,企業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競爭,當某個企業不能全權掌控之后,其他企業也會紛紛進入這個市場中來,為市政公用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對整個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政府在其中起督導作用,保證市場的良性競爭,對于合作治理要有明確的概念,確保政府,市場和人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樣才能將那些出現嚴重問題的企業淘汰出去,使人民獲得真正的好處。
4.2 新合作環境下的管理模式
維護公共利益是市政公用事業的核心概念,這種特性決定了政府在這項事業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個強大的監督和管理模式,完善并優化現有的管理模式,對那些老舊的相關規定及時進行更改,面對新的情況也要敢于做出新嘗試。只有系統性的對整個事業進行監管,才能確保相關利益能落到實處。在市場方面,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競爭機制,保證參與競爭的企業都具有相應的責任感,健康公平的競爭,這樣才能使市政公用事業的效率變得更高。
4.3 將基層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
市政公用事業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廣大人民,說白了就是為人民服務,自然主體就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所以一線的工作人員需要養成良好的服務態度,在工作中把架子放下來,積極的進行自我檢查和反省,面對群眾要有足夠的耐心,使人民對于這項事業的認可度提高,從而更好的反饋相關重要信息。整個市政公用事業只有得到廣大群眾的監督,才能從不同角度看到自身出現的問題,并作出相應整改,對于整個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5 結語
面對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速,未來幾年我國城市的人口數量將會劇烈增加,現如今的合作治理模式仍然需要積極的做出改進和優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來確定地區的需求,則會出現與現實不相符的情況。隨著市政公用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相信我國政府一定能總結出經驗,并在未來的發展中作出科學正確的規劃。
參考文獻:
[1] 董石桃.城市公用事業治理現代化的基本邏輯——基于價值、結構與功能的分析視角[J].桂海論叢,2015(2):27~32.
[2] 宋學增.市政公用事業合作治理模式探析[D].山東大學,2010.
[3] 曹現強,宋學增.市政公用事業合作治理模式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9(9):56~60.
[4] 杜志.政府主導下的城市公用事業合作治理研究[D].山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