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紅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十分快速,建筑行業越來越普遍,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工業、民用建筑中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例如高層建筑、橋梁建設、民宅施工等。混凝土在建筑中做為柱、梁、墻來使用,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本文針對以往出現的一些混凝土施工問題,來制定更為合理、科學的施工措施,從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進行探討,找出科學的混凝土施工方法。
關鍵詞: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控制措施
1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逐漸加快,社會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因此,人們在住房方面所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確保民用建筑住房的安全性以及提高其舒適性屬于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另外,人們的居住安全性是由建筑施工質量而決定的。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中的一項主要施工技術,其技術水平的高低會對工程質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基于此,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中,有關人員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混凝土施工技術,加大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監管力度。
2 混凝土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 鋼筋工程施工不規范
通常情況下,鋼筋在部分施工部位,比方說,梁柱交叉位置、主梁受力面以及梁板交叉位置等分布的非常密集。由于鋼筋之間的距離過小和過密,因此,造成了混凝土當中的粗骨料難以正常穿過鋼筋而進到結構內部。另外,在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這樣就會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造成影響,進而導致部分位置無法達到實際標準,混凝土存在空洞。除此之外,綁扎鋼筋的部位也不正確,并未設計出大量的小支架來綁扎鋼筋,這樣較易促使鋼筋骨架出現變形或脫綁。一旦受到了外力作用,就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減小了結構受力作用。在難以符合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必然會對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2.2 混凝土配料比不合理
在對混凝土進行配料時,如果未能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料計量,就可能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就會出現裂縫可能性。施工結束之后,硬化時把多余的水分揮發掉,因此,在混凝土的內部會出現空洞,混凝土的各種強度被減少的同時還較易出現裂縫。然而,如果混凝土的坍塌度較小,就可能增加振動混凝土的難度,從而造成混凝土產生了空洞。
2.3 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缺乏規范性
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一旦振搗操作同實際要求不符,部分未被振搗的部位就比較容易產生空洞。另外,一旦振搗力度較大,就會使骨料沉落,并且將混凝土中的水分擠出,從而導致混凝土出現了裂縫。
3 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施工前
(1)根據施工要求采購合格原材料一般所用原材料在選購和使用前都需要有關部門質檢人員進行全面檢查,審核完畢后才能投入使用,但實際當中由于部分人員責任心不強導致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勢必會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甚至出現“豆腐渣”工程。(2)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在混凝土施工當中由于工期緊、任務重等原因,易造成現場管理混亂。因此在施工前要做好規劃,包括材料放置位置、施工進度、作業方案、關鍵作業點、注意事項等。正如古話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施工前的充足準備,施工中才會有條不紊的進行。(3)熟悉《混凝土施工技術規范》以及材料的應用方法針對施工圖紙、施工方案和甲方具體要求,對照施工關鍵點進行模擬操作,掌握關鍵點技術指標及注意事項,特別是對鋼筋布置與綁扎進行專項培訓確保施工質量,從而有效提高施工速度。(4)施工材料的正確儲存和使用水泥在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是其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往往在室外,會遇到不同的天氣狀況,例如:雨、雪、冰、雹等,水泥一旦受潮將影響使用。其次,骨料(砂石)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材料,由于工作人員疏忽會把不同顆粒大小的骨料混放,摻入大顆粒石料也會造成混凝土強度的降低。時常被忽視的就是混凝土攪拌中的水,由于某些地區的水會超出規定范圍,因此在攪拌水泥時需要調節水的PH值來確保水泥的使用效果。
3.2 嚴格控制配合比質量
以建筑設計要求以及混凝土施工特點為基礎,通過實驗室試配將各種原材料用量確定下來。為確保混凝土配合比質量的合格性,施工、監理人員需要在施工現場對原材料進行嚴格取樣復試。只有當原材料的相關性能與質量要求與試配配合比相符合以后,才能順利地進行下一步地攪拌以及澆筑等工作。
3.3 對攪拌過程的質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依照原材料計量控制標準進行實際配比:(1)嚴控用水量。任何人不得對攪拌混凝土的用水量進行隨意地調整;(2)控制外加劑的計量誤差。在添加外加劑時,要確保外加劑的計量誤差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內;(3)對于砂石料等物質,重點控制骨料粒徑及含泥量;(4)除此之外,還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攪拌的時間,明確原材料的投料順序,注意混凝土拌合過程中的坍落度,關注攪拌過程中是否存在著離析等情況。對于工程量較大的工程,建筑施工單位需要利用電腦劑量攪拌站進行攪拌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錯誤,促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處于正常水平。
3.4 混凝土的澆筑施工
澆筑前對澆筑現場的支模、鋼筋結構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完好準確。正常澆筑開始后,應保證混凝土一氣呵成,中間不得中斷,特別注意是選擇好澆筑時氣溫,一般建議夏季錯過高溫天氣,可在傍晚進行操作,為了防止裂縫產生可適量摻入添加劑。(3)混凝土的振搗分層澆筑時,應嚴格控制每層混凝土厚度,一般要求不超過振動棒的1.25倍;其次在振搗上下層接縫處時,應在下層初凝即刻進行上次澆筑并插入下層約5厘米進行振搗,減少裂縫的產生;再有應嚴格控制振搗時間,一般在20-30秒即可,振搗時間過長會影響混凝土的凝固,時間過短會出現漏震排不出氣體。(4)混凝土裂縫的科學控制①嚴格控制施工溫度,減少溫度應力澆筑時避開夏季炎熱天氣,或是使用地下水進行攪拌混凝土,以減少水分過快蒸發。特別注意為了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度梯度,應做好澆筑后的保溫保濕工作,降低應力影響。根據混凝土建筑面積可以采用多點進行測溫,根據測量后的溫度作對比,針對性采取措施。一般要求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攝氏度以內,可以有效減少裂縫的發生機率。②科學添加,嚴格按照配比進行施工某些地區的水PH超標或是砂石料含雜質過多,不但會降低混凝土強度而且會導致混凝土干燥后產生裂紋。因此應嚴格控制砂石含雜質率在1%以下,也可以將砂石提前清洗后再晾干使用。③加強配筋的使用在施工中會發現各方面都在按標準實施也會出現裂縫的問題,因此要從結構方面入手,可以再內部設置適量的溫服配鏡,釋放應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工業建筑還是民用建筑工程,都應該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加強控制。混凝土屬于控制施工質量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與砂石組成的,具有較強的硬度,可以確保建筑項目的質量。然而,砂石與水泥進行混合的配合比是需要提供技術支持的。由此可見,為了進一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一定要加強提高混凝土混合技術水平,從而有利于促進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偉華.對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5(7):226.
[2] 米睿,尚巖.對工業與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J].門窗,2017(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