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新
摘要:提高母羊的產羔率可以在不增加母羊養殖數量的同時提高羔羊的數量,從而增加肉羊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肉羊養殖提高母羊的產羔率是增加養羊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提高母羊的產羔率需要進行科學的選種,加強種羊的飼養管理,同時使用繁殖新技術。
關鍵詞:母羊;產羔率;提高措施;多胎羊;種公羊;種母羊;飼養管理;繁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82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47-01
1 選留多胎羊的后代作為種羊
繁殖能力是具有高遺傳性的,生產實際表明,如果母羊第一胎產雙羔,則該母羊在以后的胎次中產雙羔的幾率也較高。并且有研究表明,公羔在這方面的遺傳性更強,因此為了提高母羊的產羔率,應選擇具有較高產雙羔潛力的公羊配種,要比選擇母羊更為重要。另外,可以通過引進具有多胎性羊的基因來提高母羊的產羔率。如,小尾寒羊的產羔率極高,一般在270%左右,考力羊的產羔率在125%,將這兩品種的羊配種后產的雜交后代,在特定的養殖條件下,可以使雜交后代保持小尾寒羊常年發情、一年兩產的遺傳特性,并且產羔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在對種公羊進行選種時要從繁殖能力高的母羊后代中選擇和培育,種母羊則需要從多胎母羊的后代中選擇泌乳性能好、母性強的多胎母羊。
2 加強種羊的營養水平
對于種公羊來說,可按配種季和非配種季節來提供營養。要注意在配種季節和非配種季都要確保日糧的全價性,如果種公羊的養殖只關注配種季節的營養供給,而忽略了非配種季節的營養供應,則會導致種公羊在到了配種季節,性欲下降,精液的數量和質量也達不到標準,影響配種能力,嚴重時還會影響一生的繁殖性能而提前淘汰。因此需要對種公羊進行科學的飼養。在非配種季提供適宜的營養水平,保持種公羊適宜的膘情,不可飼喂不足,也不可飼喂過量,如果飼喂過量會導致種公羊過肥而影響性欲和精液的品質。在飼喂時需要根據種公羊的膘情來進行合理的飼喂,提供適宜的營養,滿足種公羊的營養需求。到了配種季節,種公羊開始參與配種,對營養的需求量增加,為了提高射精量和精液的品質可進行短期優飼,可以給種公羊加喂雞蛋或者牛奶。
母羊是羊群的主體,擔負著繁殖后代的重任,其繁殖力與產羔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加強母羊的飼喂工作。在飼喂時要根據母羊的體況來合理飼喂,對于體質較差,較為瘦弱的母羊需要提高日糧營養水平或者增加飼喂量,以使其達到標準體況,而對于較肥的母羊則要限制飼喂,保持良好的體況。母羊不同的生理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還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來科學的配比日糧,母羊妊娠后期因胎兒的快速生長發育,對營養的需求量增加,此時需要提高日糧的營養濃度,以確保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提高母羊的產羔率。
3 做好羊群的飼養管理
合理的羊群結構對于保持母羊較高的產羔率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羊群的結構可以分為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一般羊群中母羊的比例較高,羊群的繁殖力也就越高,而羊群的年齡結構應為年齡從小到大的個體比例逐漸的減少,以使羊群的結構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隨著老齡羊的淘汰,后備羊補充到能繁母羊的群體中。目前要求種羊群中能繁母羊的比例適宜在50%—70%。
適時配種是提高母羊產羔率的重要措施。母羊的產羔率受年齡因素的影響,母羊的配種年齡不宜過早,過早的配種對母羊的產羔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有研究表明,母羊的產羔率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一般在3~6歲時配種的產羔率較高,在6~7歲達到峰值,然后隨著母羊年齡的增長,產羔率下降。另外,不同的配種季節對母羊的產羔率也有影響,母羊最佳的配種季節在8~9月,此時母羊的性欲最強,并且秋季還是抓膘的良好季節,種公羊的精液品質也較好,可增加母羊的排卵數和受精率,促進母羊產多羔。
4 應用繁殖新技術
目前除了傳統的選種,加強飼養管理外,還可以通過采用繁殖新技術來提高母羊的產羔率。在肉羊養殖生產實踐中,一般繁殖技術對于肉羊的生產和繁殖都會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常用的技術措施主要有人工授精技術、同期發情技術、超數排卵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等。其中人工授精技術是通過采集種公羊的精液,并進行檢測和稀釋后對進行發情種母羊進行人工輸精,可將精液輸送到適宜的位置,可有效提高配種受胎率,并且在實踐生產中,通過二次輸精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和產羔率。超數排卵技術是通過提高母羊的排卵數量來提高產羔率。在操作時使用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對即將發情的母羊進行肌肉注射,然后做好母羊的發情鑒定工作,在母羊發情時,選擇適宜的時機進行配種,并且在配種當天肌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即可以將排卵數提高數個,甚至是十多個,可以增加母羊的懷胎數,從而提高母羊的產羔率。另外,還可以使用雙胎素,在每年秋季配種季到來時,給發情母羊的頸部皮下注射雙胎苗,在21天以后再注射1次,可將產羔率提高50%左右。還可以在母羊發情后使用雙羔素來提高母羊的產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