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彬
摘要:豬的品種對于生豬養殖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生豬品種的改良與培育工作對于改善生豬品種來說非常的重要。母豬人工授精是生豬品種改良與繁殖的重要技術環節,其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影響著養殖經濟效益。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種公豬的飼養管理工作,做好種公豬精液的采取和保存工作,加強配種母豬的飼養管理,在技術操作時要采取規范的方法。
關鍵詞:母豬;人工授精;受胎率;公豬;飼養管理;精液;操作技術
中圖分類號:S828. 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58-01
1 公豬的飼養與管理
加強種公豬的飼養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種公豬的配種能力,增強性欲,提高精液的品質。因此要從多方面來對種公豬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合理的飼養,根據實際的養殖情況對種公豬進行有針對性的飼養。首先一年四季都要保證種公豬日糧的營養水平,可以按照配種期和非配種期來提供營養。種公豬的日糧應為精型飼料,在配制日糧時要注意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的添加量和添加比例。對于配種期的種公豬可適當的提高營養水平,加喂雞蛋或者牛奶。在飼喂種公豬時要定量、定時、定質,不宜喂的過飽,同時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
加強種公豬的管理。在配種季節來臨前需要對種公豬的精液品質進行檢測,根據精液的品質來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和飼養管理方法。為了使種公豬保持良好的體況,需要每天都安排種公豬做適量的運動,可提高精液的品質,防止發生肢蹄病。注意種公豬養殖環境的調控工作,保持豬舍適宜的溫度、相對濕度、空氣質量,保持清潔的環境衛生。尤其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溫工作。合理的利用種公豬是提高精液品質和受胎率的重要措施。對于青年公豬來說可每隔1天采1次精液,成年公豬可每天采1次,連續采精4~5天后休息1天,并且1天內的采精次數不可超過2次,2次之間要最少間隔4~6 h。即使不是配種季也要定期采精,如果長期不采精,會導致死精的數量增加,精子的活力下降。
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對于種公豬的疾病預防主要是預防與繁殖相關的一些疾病,如細小病毒、豬瘟、偽狂犬病等,對于這些疾病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另外還要做好其他疾病的預防工作。避免對種公豬的健康和精液的品質產生影響。
2 公豬精液的采取與保存
做好采精前的準備工作,采精的器具要進行消毒,注意消毒時不能使用酒精,否則會影響精液的品質。選擇合適的稀釋液,因為稀釋液對種公豬精液保存時間和活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配制前要注意,目前市面上售有現成的稀釋液,要從正規的生產廠家來購買。在采精時需要讓種公豬做適當的運動,這樣可提高公豬的性欲。采精前對種公豬的會陰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免采精時精液被細菌和污物污染。在采精時要注意每次采精要盡量采完,以免導致種公豬繼續爬跨,影響性欲。采精完畢后要將種公豬的會陰部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清洗,保持清潔衛生。采集的精液需要進行稀釋、分裝和運輸,以保證精液的品質。對精液進行稀釋和分裝時要無菌操作。在稀釋前需要對原精液鏡檢,檢測精子的活力和密度,這是稀釋精液的有效依據。精液的檢測活力要在0.7以上才可使用。稀釋后的精液要進行密封、遮光保存,當天的精液最好當天使用,如果不用則需要置于 20℃冷凍保存,但是保存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在運輸精液時需要在箱內填充緩沖物,以防止運輸過程中精液受到震蕩受損。
3 配種母豬的飼養管理
做好配種母豬的飼養管理工作,是提高人工受精率的關鍵。需要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對于配種期的母豬可以選擇短期優飼的方法以提高卵子的質量,促進母豬正常的發情排卵。其方法是在母豬配種前半個月左右,可在維持母豬營養需要的基礎上提高日糧的營養濃度,但是對于體況過肥的母豬則需要限制飼喂,維持良好的體況。要給母豬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保持圈舍的環境衛生,要求清潔、干燥,溫度適宜。每天保持母豬有適當的運動,可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排卵發情。在養殖生產中常出現母豬發情異常的現象,可以采取大圈飼養的方法,將其與正常發情的母豬合群飼養,可有效的刺激和誘導母豬發情,還可以使用性欲強的公豬與之接觸,也可刺激發情。還可以給不發情母豬注射絨毛膜刺激性腺激素,促進發情。
配時配種是提高母豬人工授精配種受胎率的重要工作環節。母豬在發情時會表現出明顯的發情癥狀,要做好觀察工作,一般母豬的發情時間可持續2~3天,在發情后的2~3天排卵,并且卵子在體內維持受精能力的時間為1~2天,但是要注意老年母豬要早一些,青年母豬要適當的晚一些,成年母豬居中,配種人員需要掌握這一時間點,做到適時配種。
4 規范人工授精技術
在配種操作時人工授精技術的規范與否會對配種受胎率影響極大,人工授精需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并規范操作。在輸精時需要讓母豬站立,在母豬放松的狀態下輸精,輸精管進入時要緩慢,在進入到位后需向后退約1 cm再輸精,輸精時也不宜太快,輸精完畢后需要讓母豬保持安靜,防止精液倒流。為了提高受胎率可以安排在8h后再輸精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