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賀
摘 要:近年來,城市道路建設發展迅速,道路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盡管如此,但由于道路建設工程數量的不斷增加,參與施工的企業和人數也隨之增加。因其水平參差不齊,施工操作又不很規范,施工中的質量監管體系也不健全,諸多因素就造成了一系列的質量缺陷。
關鍵詞: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解決措施
1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方面
1.1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現狀及存在問題
1.1.1 半剛性施工質量低劣
市政道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普遍存在下列違反規范的行為:
①集料級配嚴重失控,集料大于40mm顆粒數量占粗集料總量的30%~40%,10mm~40mm顆粒數量嚴重不足,混合料產生嚴重的粗細集料離析現象;②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普通(強制式)攪拌機攪拌,人工攤鋪,嚴重影響了拌和料的均勻性,導致混合料離析現象產生;③為保證混合料成型,采取提高水泥用量并用細料罩面;④施工縫多但處理草率等。這些問題導致半剛性基層裂縫增加,直接影響到通車后瀝青路面反射裂縫增多。
1.1.2 層間連接施工質量沒有保證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與高速公路相比,其層間連接施工質量更難以保證,主要表現為:
①未能封閉施工的客觀環境,更易造成連接層面間污染,導致瀝青路面結構層層間連接不嚴密;
②基層透層油噴灑往往在鋪筑瀝青層時進行,由于污染和粉塵,實際上不能達到透和聯的作用,而半剛性基層暴曬時間過長將產生干縮裂縫;
1.1.3 瀝青面層施工工藝粗糙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攤鋪,由于通車的需要,在施工中往往是半幅施工、半幅通車,由此導致縱向冷接縫現象較為普遍。但由于處理冷接縫的工藝粗糙,影響了路面施工質量,其主要表現為:
①壓實機具配置不合理,碾壓操作未能按工藝要求嚴格進行,影響路面壓實度和平整度;②交叉路口鋪筑分塊不合理,人工作業增加,影響路面鋪筑質量;③冷接縫處常產生骨料離析現象,影響路面質量且易產生路面病害。
1.2 對策措施
(1)加強集料質量控制。資料表明,瀝青砼面層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最關鍵因素是集料質量和集料級配。集料應符合下面兩項要求:
①碎石表面微觀粗糙度大,且形狀接近立方體,質地堅硬;
②使用人工砂,限制使用圓形顆粒的天然砂。從目前市政道路就地采購的碎石來看,其規格普遍不符合要求,因此瀝青路面施工用碎石必須向無風化片石料場定點采購,要求料場采用二次破碎工藝進行碎石加工。一破采用鍔式破碎機進行破碎,二破采用錐式或反擊式軋石機進行,以減少針片狀碎石含量,且篩孔的尺寸應與要求碎石的最大粒徑相匹配。采購進場集料應按規范進行檢驗,盡可能加大抽檢密度,不合格的材料要堅決退場。堆場必須進行場地硬化,避免堆場表土摻合于集料中。
(2)提高基層施工質量。①改變施工方式。淘汰水泥穩定碎石層現場拌和、人工攤鋪的施工方式;采用水泥穩定土拌和樓集中拌和,機械攤鋪的方式。②抓好原材料控制。水泥等級應選用低于32.5級且不帶R的初凝在5h以上、終凝時間12h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碎石集料用做基層時最大粒徑不得超過31.5mm,并形成良好級配。③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太大。這既不經濟,還會使基層裂縫增多增寬;水泥用量宜控制在5%以內。④重視混合料攤鋪接縫的處理。盡量減少施工縱縫,采用全幅攤鋪或兩機并鋪;當縱縫不可避免時,務必把松散部分挖除并做成垂直整齊的下切面,把握好松鋪厚度按規范要求碾壓;對于橫向接縫,一般以兩構筑物間作為一個施工段落,無構筑物較長路段,應加大一個作業班次內的施工長度,盡量減少橫縫。橫縫的處理方法同縱縫。⑤壓實、養護環節不可忽視。壓實時,壓路機的機型、激振力應與基層厚度相匹配,碾壓長度需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應在最佳含水量時碾壓,碾壓長度要隨之調整;養護宜采取噴灑透層油進行,并用土工布覆蓋,以利于成品保護,避免車輛、行人闖入,噴灑應選擇在半剛性表層風干時即可進行。
(3)強化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與執行過程控制。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應在調查以往同類材料的配合比設計經驗和使用效果基礎上進行,這里強調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拌和機按生產配合比結果進行試拌,必須鋪筑100~200m(單幅)試驗段,并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同時從現場鉆取芯樣觀察空隙率的大小,從而確定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確定施工級配允許波動范圍,按質量管理要求制訂施工用的級配控制范圍,用以檢查混合料的生產質量;嚴格執行經檢驗的標準配合比,如遇材料變化并經檢測混合料的礦料級配,與實測技術指標不符要求時,應及時調整或重新設計。
2 瀝青路面質量問題的解決措施
2.1 做好施工的事前準備工作,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采取科學的養護與后期管理
在瀝青路面施工證實進行之前,施工單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收集施工現場的地質資料與水文資料,掌握施工現場的環境狀況和氣候特征,了解公路將要承受的車輛荷載等,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根據預先收集的資料選擇恰當的施工工藝,同時,施工方還應提前制定針對瀝青材料的可燃性完備的應急預案和預防措施,在瀝青路面施工環節,施工方應當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力度,確保施工人員技術過關,機械設備運轉良好,并隨時對施工現場加以監控。還應在保證作業場地不受影響的基礎上,盡量縮短瀝青的混合場地與施工現場之間的距離,減少瀝青在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損耗,降低攤鋪及碾壓過程的施工難度。在瀝青路面鋪設完畢后,為了確保瀝青路面的鋪設質量,施工方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溫度、濕度等環境狀況,確定恰當的養護方案,對瀝青路面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以降低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發生率。
2.2 提高成本控制意識,提高施工全過程的成本分析和控制,調整好施工周期
一般來說,成本控制有定額控制和預算控制,無論是定額控制還是預算控制,按其費用的經濟性質來劃分,基本上可分為對材料、機械費用的控制,對人工費的控制,其它費用的控制。路橋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層的管理力度,所以對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藝的成本控制很有必要。施工中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工序和工藝的組織,制定出適合施工環境和施工周期的施工工序,強化施工過程中的每道工序的質量,合理組織施工隊伍,按規范施工,精工細作,杜絕發生返工和報廢,做到優質和低成本的有機統一,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活動,優化施工方案等達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 結束語
總之,市政道路在城市交通發展中尤為重要,要提升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需要建設單位工作要深入有效、設計深度要確保、施工企業自控要到位、監理檢查要把關、檢測結果要客觀、政府主管部門要確立施工標準體系,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工作要有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江瑋,汪余波.淺談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0(27).
[2] 周向梅.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