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梅 孫英杰 鄒洪波
摘要:奶牛疾病中,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障性癥狀為常發病癥,尤其冬春季節,常見疾病有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肺結核、巴氏桿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網尾線蟲病等,現主要從臨床檢查和實驗室診斷兩方面進行鑒別診斷,供牧場臨床獸醫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奶牛;咳嗽;呼吸困難;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S858. 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73-01
1 臨床檢查
1.1 支氣管肺炎
體溫升高1.5~2.0℃,呈弛張熱型,脈搏數增加(60—100次/min),呼吸頻率增加(40~100次/min),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可視黏膜潮紅或發紺。從短、干、痛咳,逐漸變為濕而長的咳嗽,流少量漿液性、黏液性或膿性鼻液。叩診有散在的局灶性濁音區、聽診干噦音或濕噦音或捻發音,肺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1.2 大葉性肺炎
病情發展迅速,體溫突然升高達40~41℃以上,高熱稽留,呈定型經過,頻頻短咳、痛咳。胸部叩診呈大片濁音區,聽診肺臟,病初肺泡呼吸音粗厲,并有捻發音和濕噦音,隨進展肺泡音消失,支氣管呼吸音增強,后期又可聽到濕噦音和捻發音。典型病例可見鐵銹色鼻液。
1.3 肺結核
易疲勞,初期短、干咳嗽,當起立、運動和遇冷空氣時容易發生咳嗽,隨病情進展,轉為濕咳并加重。病牛呼吸加快或氣喘,鼻孔流出淡黃色黏稠鼻液。病程長,病牛日漸消瘦,奶量大減。常見肩前、股前、腹股溝、頜下、咽及頸淋巴結腫大,體表有硬結而無熱痛。肺部聽診有干噦音或濕噦音,嚴重的可聽到胸膜磨擦音,叩診有濁音區。
1.4 牛巴氏桿菌病
干性痛咳,流泡沫樣或膿性鼻液。發病急、病程短。胸部叩診敏感、有濁音區。肺部聽診有支氣管呼吸音及噦音,有時有胸膜膜摩擦音。病畜便秘或腹瀉。病程一般為3天或1周左右。死后剖檢可見胸腔滲出液增多,肺臟腫大、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肺間質增生,肺小葉有時可見充血、出血。
1.5 傳染性胸膜肺炎
病初痛性短咳,后期偶發干性咳嗽。體溫升高到40~42℃,高熱稽留,呈定型經過。鼻翼開張,呼吸急促,表現為腹式呼吸,呼氣長吸氣短,肋間下陷。肺部聽診有濕噦音,肺泡音減弱或消失,有時可聽到胸膜摩擦音。患側胸部叩診呈濁音。重癥呼吸極度困難,急性病例病程15~30天。尸體剖檢發現胸腔積液,呈無色或淡黃色,內含絮狀纖維素;肺臟呈大理石樣外觀,有的肺部病灶形成膿腔、空洞,有的鈣化或形成肉樣變。
1.6 網尾線蟲病
初為干咳,后變為濕咳,咳嗽的次數逐漸頻繁。有的發生呼吸困難和陣發性咳嗽,流淡黃色的黏液性鼻液,在鼻孔周圍結痂。體溫有時升高到39. 5—40℃,食欲減退或消失,精神不振,呼吸困難。肺部聽診有濕噦音,在8~9肋間叩診有濁音。嚴重者表現為吃力的咳嗽及嚴重的呼吸困難。后期臥地不起,口吐白沫,多經3~7天左右窒息死亡。
2 實驗室診斷
2.1 懷疑肺結核病牛
可進行提純結核菌素(PPD)皮內試驗。皮內注后72 h判定,觀察局部有無熱痛、腫脹,并測量其厚度,如有明顯炎性反應,皮厚差等于或大于4 mm者為陽性。疑似反應牛,于第1次檢疫30天后進行復檢,如仍疑似,經30—45天后再復檢,如仍疑似應判為陽性。現場檢測也可采用膠體金檢測卡,有利于疫情的快速鑒別。
2.2 懷疑巴氏桿菌病牛
剖檢時取病變組織涂片或壓片,干燥固定后用美藍染色,顯微鏡檢查,發現為兩極濃染著色的球桿菌;用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菌且兩極著色,可確診為巴氏桿菌病。
2.3 懷疑傳染性胸膜肺炎病牛
可進行特異性的病原體分離鑒定以及血清學試驗,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等進行確診。
2.4 懷疑為尾線蟲病的病牛
可通過糞便檢出蟲卵或第一期幼蟲,唾液、鼻腔分泌物檢出第一期幼蟲確診。
2.5 血液學檢查及X光線檢查。
初診為支氣管肺炎的病牛,血液學檢查白細胞總數增多達1萬-2萬/mm3,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可達80%以上,出現核左移現象;X射線檢查,肺部出現不規則的斑片狀或斑點狀滲出性陰影,密度不均勻,邊緣模糊不清,當病灶發生融合時,則形成較大片的云絮狀陰影,但密度多不均勻。可確診為支氣管肺炎。
初診為大葉性肺炎的病牛,血液學檢查,白細胞總數增多,可達2萬/mm3以上,核左移,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減少,重癥病牛,可有白細胞減少的現象;X線檢查,充血期肺紋理增強,肝變期肺臟有大片均勻的濃密陰影,溶解期有散在不均勻的片狀陰影,可確診為大葉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