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斌
摘要:仔豬大腸桿菌病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而發生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癥狀是腹瀉。仔豬不同日齡感染會出現不同癥狀,可分成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以及仔豬水腫痛。該病的主要特點是急性發病、癥狀較重、高死亡率等,是規模豬場非常容易發生且不容易控制的疾病,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仔豬;大腸桿菌病;發病機理;病因分析;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藥物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95-01
1 發病機理
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ETEC)是導致仔豬發生大腸桿菌病的病原,其主要利用菌毛黏附素在仔豬腸黏膜表面穩固地附著,同時分泌大量腸毒素,接著導致體內電解質和水分之間正常的吸收和排泄這一動態平衡被破壞,造成腸管中蓄積大量液體而引起腹瀉。ETEC先是利用特異性菌毛附著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受體上,通過這種牢固的結合,即使在腸道蠕動產生的沖刷作用時也可使菌體能夠抵抗,從而在該處定殖,接著ETEC開始大量繁殖,并不斷分泌腸毒素。一般來說,ETEC的特異性菌毛具有高度專一的黏附性,也叫做定植因子、黏著素或者黏附素。ETEC的特異性菌毛中,主要是K88、K99、F18、F41和987P會導致仔豬發生腹瀉。ETEC能夠產生兩種腸毒素,即不耐熱腸毒素(LT)和耐熱腸毒素(ST)。其中LT由5個B亞單位和1個A亞單位構成,A亞單位即為毒素的活性部位,B亞單位能夠結合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GMI神經節苷脂,從而促使A亞單位能夠穿過細胞膜,并與腺苷環化酶(AC)相互作用,導致胞質內cAMP含量增加,進而造成腸黏膜細胞內向腸腔分泌大量的水、碳酸氫鉀、鈉、氯等,最終發生腹瀉。ST能夠激活腸黏膜細胞表面的鳥苷環化酶(GC),導致胞內cGMP水平升高,從而引起腹瀉。
2 病因分析
消化機能不健全。對于新生仔豬和斷奶仔豬來說,沒有獲取足夠的母源抗體或者母源抗體已經完全消失,機體免疫力降低;加之消化機能沒有發育健全,胃腺分泌能力較弱,只能夠產生低活性的消化酶,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造成腸道內菌群平衡狀態被破壞,從而促使體內大腸桿菌不斷生長繁殖,并分泌大量毒素,當機體吸收毒素后就會出現發病。
環境應激因素。仔豬受到氣候驟變、突然更換日糧、長途運輸、預防接種等應激源的刺激,非常容易導致內分泌(腎上腺、腦垂體等)紊亂,造成機體發生緊張的應激,此時會使淋巴系統功能出現退化,淋巴免疫功能減弱,導致機體抵抗病原菌的能力降低,造成腸道菌群平衡被破壞,從而促使致病性大腸桿菌開始不斷生長繁殖,進而出現發病。
飼養管理不當。剛斷奶的仔豬飼喂高蛋白質日糧或者沒有控制喂量,任其自由采食,導致機體過飽;突然換料,沒有一個良好的過渡等,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打破腸道內正常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狀態,造成致病性大腸桿菌大量增殖并分泌過多腸毒素,從而容易出現發病。另外,仔豬飼喂缺鐵、缺硒飼料或者在缺鐵、缺硒地區,會使機體免疫機能受到影響,使其抵抗力和生產性能顯著下降,會發生仔豬白肌病、貧血,也能夠導致仔豬白痢或者水腫病。
3 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患病仔豬的典型癥狀是明顯腹瀉,排出灰黃色、淡黃色或者乳白色的水樣黏膩糞便,其中混雜小氣泡,并散發腥臭味,且幾分鐘就會出現1次腹瀉,污糞沾滿尾巴及后軀。精神萎靡,體溫正常,畏寒,渴欲增強,減少吮乳或者完全停止,不會出現嘔吐,明顯脫水,雙眼下陷,機體消瘦,肛門四周和腹股溝等處的皮膚發紅,最終陷入昏迷狀態發生死亡。
剖檢瀕死病豬和病死仔豬,可見腹部、頸部皮下發生水腫,肌肉呈蒼白色。主要病變是腸道黏膜發生急性卡他性炎癥,其中最嚴重的是十二指腸,次之為回腸、空腸,最輕的為結腸。腸黏膜發生充血、腫脹、出血,腸腔含有大量氣體等,腸內容物呈黃白色,并散發腥臭味,腸系膜淋巴結發生腫大、充血,切面多汁。肝臟、心臟、腎臟等實質性器官出現程度不同的變性或者存在不同數量的小出血點,肝臟、腎臟出現小凝固性的壞死灶,個別腦實質出現小軟化灶。
4 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黃痢、白痢階段,全群仔豬要飲用口服補液鹽,同時按體重肌肉注射5萬IU/kg慶大霉素,每天2次,連續使用3天。如果患病仔豬發生水腫病,可按體重使用5 mg/kg恩諾沙星,并與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10 mg氨吡酮、0.5 mg維生素C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連續使用2~3天。
加強飼養管理。妊娠母豬必須飼喂全價配合飼料,確保滿足自身及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并使母仔健壯。每批母豬轉出產房后,都必須全面清洗圍欄、產床、料槽以及地面等,并進嚴格消毒,通常選擇使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或者其他高效消毒藥物。在下批臨產母豬轉入產房的前l天,還要再進行1次消毒。母豬分娩期間,要使用低毒、高效的消毒藥物對產房進行消毒,每周2次。另外,產房門口需要設有消毒盆,工作人員進入前必須經過消毒。注意清洗、消毒哺乳母豬的乳房和乳頭,每天可在乳房使用浸有溫熱消毒液的毛巾進行1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