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英
摘 要: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工業生產加劇導致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要改善環境現狀,就要加大綠化建設,而要達成綠化建設效果,就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最終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空氣質量、環境水平,有效吸收城市熱量,促進空氣流通,防治封殺,提升整體城市生活水平。
關鍵詞:園林綠化;日常管護;修剪;病蟲害防治
1 園林綠化與病蟲害防治間的聯系
1.1 園林植物種類選擇
園林植物選擇是綠化的首要環節,科學合理的選擇植物種類能夠保證園林植物群落的正常健康生長。在具體的植物種類選擇過程中,需要按照園林區域土壤特征、氣候條件等實際因素進行安排,以相應植物生長規律為參照選擇與當地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植物種類,通常選擇本地植物種類,以此保證園林綠化植物的環境適應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
1.2 園林植物合理配置
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選擇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易發生病蟲害問題的植物鄰近種植。部分園林植物混雜鄰近種植存在較高的病蟲害風險,同時也會發生病蟲害擴散傳播的實際問題,例如檜柏與梨樹一起種植則會引發梨檜銹病,園林綠化植物規劃環節應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于此同時,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應根據不同植物間的互補作用進行搭配,結合不同植物種類對于不同病害的抵抗能力進行合理利用,綜合安排植物種植,提升園林病蟲害防治效果。
2 園林綠化日常管護修剪
2.1 常見喬木、灌木的修剪整形
對于喬木及灌木的修剪,要盡量保持其自然形態,一般的修建在秋季及冬季進行,見到的對枯枝進行勾出,在平時的管護中只要注意將斷掉的樹枝鋸掉,如果切口過大的話,則要進行保護劑的涂抹,體現出植物景觀的自然美。對于城區道旁樹的養護,要注意樹木與電纜設施之間的距離,保障施工人員及居住設施的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修剪。
2.2 花灌木的修剪整形
先花后葉的品種,在春季開花后對老枝進行修建,保證理想外形,枝條較為密集的植物,適當的對病枝進行修剪,拱形枝條則要對樂枝進行修剪,新枝則要發揮其樹姿特點。新梢開花的品種,可以在每年的冬季及初春進行修剪,使新梢成長更為良好,生長季節持續開花,則要在花開后修剪新梢,準備二次開花。如果是萌芽能力很強的品種,可以在冬天割除,等待其重新萌芽。
2.3 對色塊或綠籬的修剪
這一種類的自然式可以少修或是不修,若是要求其規整或是有特殊造型,則要對其進行多次修建,使外觀保持平整。修剪時間一般選擇在陰天或傍晚,此時光纖不強,植物半木質化,避免修剪后缺水干枯。還要對植物進行定期去老化,三至五年的寒冬或初春進行一次修建,留植株基底幾十厘米,修建后可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
2.4 草坪的修建
草坪修剪的目的是增加草坪密度及抗性,一般在晨間或傍晚進行,將草高度控制在3cm~5cm。很長時間沒有修剪的草坪,注意除去的長度不要超過一半以上,要對殘渣進行及時清理。草坪修剪頻率不適宜過多,但要視生長情況而定。在冬季草地休眠期要進行全面修建,保證草地美觀,降低病蟲害,避免枯草引發火災。
3 園林綠化病蟲害分析
植物在栽培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有害生物、害蟲的侵害及影響,改變其生長環境,影響了植物的正常代謝,阻礙植物生長,最終導致植物在外部形態上出現病變,如枯萎、腐爛、霉粉等。
病蟲害有多種分類,第一種是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至植物體內,多發育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病菌多寄生在樹體、種子、土壤中。病菌包子依靠自然力傳播。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萌芽生長并侵入植物體內影響植物生長。
細菌類的病蟲害由細菌侵染所致,多為桿狀菌引起,通過植物的氣孔、皮孔或傷口等機內植物體內,通過自然力進行傳播,寄生于樹體、種子、土壤中,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會發病。植物會出現穿孔、腐蝕等現象,在潮濕天氣內會出現粘液。
蟲類危害是多種害蟲寄生在植物體內或殘食植物的枝葉或主干,蟲害會吞食葉片導致植物代謝紊亂,影響生長。蟲病則多位病原線蟲引起,線蟲寄生在植物體內后膨脹,導致根須叢生,地下根部難以生長,地上黃化,最終造成植物死亡。
4 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措施
4.1 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防治
(1)做好實時監測、記錄工作。重點監測城市綠地某些區塊的植物,可通過人為觀察和信息素誘捕器監測等方式,掌握病蟲害的最新發生及危害情況。利用病蟲害發生的普遍性來及時有效防治,同時做好詳細工作記錄,為今后更好的防治奠定基礎。(2)重視信息化工作。及時了解周邊縣市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最新需重點防治的有害生物,以植保信息化推進植保工作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病蟲信息。
4.2 倡導綠色防治,推廣防治新技術
(1)做好園藝防治,增強植物抵抗病蟲的能力。這主要指綠地日常養護過程中為園林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提高抵抗病蟲的能力。合理配置植物:首先,避免種植過密,影響通風透光,造成植株長勢不良,抵抗力下降。其次,避免植物間相互感染,如柏類和薔薇科植物不要近距離種植。再次,提倡適地適樹和植物多樣性,避免盲目引種和單種大面積成片種植造成病蟲害快速擴散。此外,秋、冬季節清除地面殘枝落葉,鉤除樹上枯枝等,破壞病蟲的越冬環境。(2)利用人工、物理方法,有效殺滅害蟲。在特定的階段,采用人工清除蟲卵、病蟲枝等,積極推廣以殺蟲燈、性誘劑、誘蟲帶為主的物理誘殺害蟲綜合配套技術,改變單純依靠化學農藥防治害蟲的局面,逐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促進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3)推廣高效低毒環保型新農藥。城市綠地的特殊性(與市民直接接觸機會多)決定了其防治病蟲害的藥劑選擇忌諱較多,既要考慮藥劑的毒性、氣味等方面,同時兼顧治病蟲的效率及可持續性等。隨著技術創新,環保型藥劑不斷涌現,如苦參堿、煙堿、除蟲菊素、白僵菌、滅幼脲等。(4)采用生物控制技術,避免環境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動物和昆蟲激素等方法來防治蟲害。自然界的各類天敵資源十分豐富,天敵資源是抑制病蟲猖獗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護、利用、研究生物治理的基礎。天敵昆蟲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兩類。(5)化學防治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病蟲控制技術。化學防治雖有缺點,但其作用效果快、經濟性、廣譜性等特點,仍是現今防治病蟲的主要手段。
4.3 提升各類植物種植效率
首先,相關管理者必須要努力的提升各類實際的園林植物的栽培效率,不要大面積的、無計劃的混合栽培,也不要隨意的種植外國引入的苗木。在實際種植之前必須做好植株各處打掃與處理的工作,保證具體栽培的樹木是沒有病蟲害的。其次要注意各類別植株間的差別,不要使得其種植的苗木一旦出現各類病蟲害就殃及到周邊苗木,努力的防止其病蟲害蔓延,做好搭配植株工作。
5 結束語
園林植物的修建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通過不同的修建方式,將原本形色各異動植物,雕刻出精美的造型,從而提升園林植物的觀賞性及美學。對病蟲害的治理,是對這種美學的一種延續,要強調生物控制為基礎的多種防止技術協調應,以不殺害益蟲為前提,對病害進行防治,重點在于預防。
參考文獻:
[1] 林旭.園林綠化日常管護修剪和病蟲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5(18):53.
[2] 李旭.綠化樹木科學養護及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初探[J].南方農業,2015(30):93.
[3] 劉梅.淺談園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3):415.
[4] 曾憲濤.植物多樣性在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生態控制中的作用[J].江西農業,2016(13).
[5] 賈繼.城市園林病蟲害發生現狀與綜合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農業,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