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影
摘要: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原體(主要是衣原體)導致的接觸性、急性傳染病,主要癥狀是眼角膜結膜發炎。任何性別和日齡的羊都容易感染,且全年任何季節都可發病。羊群只要出現發病,就會快速傳播。該病會損害病羊的視覺功能,導致覓食、走動困難,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
關鍵詞: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類癥鑒別;疫情處理;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120-01
1 臨床癥狀
該病具有2~7天的潛伏期,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個別癥狀嚴重時體溫能夠升高至40℃。發病初期,主要是發生結膜炎,流淚、畏光,眼瞼半閉,眼內角有黏性或者漿性分泌物流出,接著快速變成膿性,眼瞼或者結膜發生紅腫。隨著病程的進展,結膜上的血管能夠伸到角膜,導致角膜邊緣出現紅色的充血帶。炎癥擴散后會繼發引起虹膜炎,角膜在1—4天后變得混濁,開始呈淺灰色的半透明狀,之后混濁度不斷增加,呈云翳狀。嚴重時角膜明顯增厚,并存在潰瘍,形成角膜瘢痕。有時會出現膜破裂或者眼前房積膿,晶狀體可能發生脫落,導致永久性失明。大部分病羊先是一側眼睛感染,然后發展呈雙眼感染。病程通常可持續大約20天,短時只有7天,長時能夠達到40天,大部分能夠康復,極個別會由于失明被淘汰。
2 實驗室診斷
細菌培養。無菌條件下用消毒棉簽擦取病羊眼眵、眼結膜分泌物,分別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接種,置于37℃下進行24 h培養,能夠長出菌落,并對其進行形態特征進行觀察。挑取典型菌落進行涂片、染色、鏡檢,確定具體病原。
動物接種試驗。無菌條件下取細菌培養物在試驗小白鼠的結膜囊內涂擦,在避光環境下飼養,經過2天可見小白鼠結膜都出現發炎。接著取細菌純培養物給試驗小白鼠進行靜脈和肌肉注射,經過5天飼養可見注射處發生壞死,同時出現結膜炎,并發生休克。
3 類癥鑒別
與羔羊傳染性鼻氣管炎。該病主要是導致病羊發生結膜炎,但不會發生無角膜炎,且主要特點是體溫升高和呼吸道炎癥。另外,該病是由于感染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導致,即二者的病原不同。
與惡性卡他熱。該病是由于感染惡性卡他熱病毒導致,其不僅會導致眼部發病,還會引起高熱、呼吸道炎癥、口腔黏膜壞死以及明顯的全身癥狀。另外,該病通常呈散發性,且一年四季都能夠發生,臨床上容易發生死亡。
與羊吸吮線蟲病。該病的發生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蠅頻繁活動的夏秋季節散發。病羊主要癥狀是結膜炎,眼部潮紅、瘙癢、流淚,且角膜變得混濁。癥狀嚴重時,會有膿件分泌物從眼內流出,律律導致上下眼臉被黏合。另外,角膜出現糜爛、潰瘍、穿孔,損傷水晶體,并發生睫狀體炎等。根據臨床癥狀,發現眼內寄生吸吮線蟲就能夠確診。
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主要是在6~9月流行,且只要羊群中出現發病就會快速傳播,通常是幼齡、青年羊出現發病,病羊發生一側或者兩側性結膜以及角膜炎,據此可進行初診,如有需要可通過細菌培養或者動物試驗進行確診。
4 防治措施
疫情處理。立即對病羊采取隔離飼養,防止其直接或者密切接觸羊群中其他健康羊,如相互摩擦頭部以及噴嚏、咳嗽。另外,污染了病羊淚、鼻分泌物的飲水和飼料也要清除干凈,采取無害化處理。此外,全面清掃羊舍,并使用10%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嚴格消毒,同時使用0.2%的滅毒菌進行帶羊消毒,每天1次,連續使用5天,避免疫情擴散。
注射地普合劑注射,即取4—5 mg地塞米松、1 mL 2%普魯卡因,混合均勻后在病羊眼瞼皮下注射,或者在眼球后部或者太陽穴注射,每側都注射l針;還要注射地普血,即在病羊耳靜脈或者頸靜脈抽取1—2 mL血液,添加等量的地普合劑,混合均勻后在以上部位注入,每側都注射1針,用量多時可采取分點注射。普魯卡因可抑制病灶繼續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炎癥。聯合使用地塞米松、普魯卡因,可快速抑制炎癥發展,同時清除炎性產物,從而能夠止痛、消腫、退翳復明。注射自家血可促使機體網狀內皮細胞的增殖,增強其吞噬活性,與地普合劑一起使用會呈現協同作用,促使抗炎、消除炎性產物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因此具有明顯的退翳復明作用。
加強飼養管理。引種前必須了解引種地的疫情狀況,不允許在疫區引進羊或者購買動物性產品、飼料。對于新引進的羊必須經過消毒,尤其是要徹底清洗和消毒蹄部,避免引入疾病,同時要進行至少3~4周的隔離觀察,經過檢疫確認健康無病后才能夠混群詞養。在氣候干燥時期,應及時補充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飼料,同時注意補充適量的微量元素。羊圈最好采取高床漏縫,確保其干燥、清潔、通風良好,避免氨氣濃度過大而刺激眼結膜出現發病。調控飼養密度適宜,不能夠隨便調整圈舍混群。羊群放牧時,禁止驅趕過快,防止鞭打,避免眼睛被灌木枝葉、芒刺等刺傷。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經常注意羊群,仔細觀察,以確保及早發現、及時隔離、盡快治療,避免疾病蔓延,節約治療成本,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