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翔
【摘 要】目的:觀察對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采取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的療效。方法:本次的5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間接收的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進行探查,探究治療前后的療效。結果:采用美國肩肘外科constsnt-Murlry評分標準和ASES評分,術后終末隨訪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患者實施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可有效修復肩袖損傷,治療成效明顯,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關節鏡;穿肌腱技術
肩關節肩袖部分損傷十分常見,其會導致患者肩關節功能受限和肩部疼痛,依照損傷部位的不同,將其分為肌腱內損傷、滑囊側損傷和關節側損傷,其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關節測肩袖損傷,有關研究資料指出[1],其和肩關節的內撞擊有著緊密聯系。目前治療其主要方式就是手術,主要含關節鏡下清創術、肩峰成形術、穿肌腱修補術和肩袖全層損傷后修補術等[2]。本文研究針對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采取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的療效進行有關探究和分析。現將詳細探究內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的5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間接收的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年齡為68歲,年齡均值為(47.21±2.63)歲;全部患者中,有26例左側損傷患者,24例右側損傷患者;致傷原因:暴力外傷22例,無明顯外傷史前來就診28例。經術前X線、查體和MRI檢查,聯合病史確診為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本次研究同醫學倫理學內的規定相符,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具有一定語言、文字接受能力,將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癥\語言、意識、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排除。全部患者在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性,統計學無意義(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實施氣管內插管處理,全身麻醉后輔助頸叢麻醉,讓患者處于半坐臥位,軀干坐起大約60度。手術中對患者進行降壓處理,確保其血壓在一定范圍內。選取后方為關節鏡檢查入路,依照患者的具體狀況建立后外側或前外側附加通道。首先探查患者的盂肱關節內結構。對關節軟骨、肱二頭肌長頭腱和肩袖止點部位的損傷狀況充分了解。一旦發現肩袖損傷,那么要對其斷端活動度和彈性檢查,在粘連攣縮時,松解肩袖下表面關節囊。然后,在肩峰下間隙置入關節鏡,實施滑囊清理術,將肩峰充分顯露出來,擴大肩峰下間隙,然后在肩袖表面位置,針對及無明顯粘連、部分性肩袖損傷、肩袖活動度良好的新月形肩袖損傷進行縫合固定處理,采用金屬縫合錨。
1.3觀察指標
應用美國肩肘外科constsnt-Murlry評分標準和ASES評分評估手術前患者的肩關節功能狀況,記錄其詳細數據。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總結、整理本課題研究結果。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 值檢驗。術前、術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成立(P<0.05)。
2 結果
術后終末隨訪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十分常見,其會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呈現出明顯疼痛癥狀。依照肩袖損傷部位的不同,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分別是肌腱內損傷、滑囊側損傷和關節側損傷。在關節鏡下實施穿肌腱技術可有效對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予以修補,同時盡可能的將剩余的肩袖組織保留,將肩袖的治愈率提升,另外,可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肩關節功能恢復,目前,臨床主要采取節鏡下穿肌腱技術治療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可謂是首選治療方式[3]。經本課題研究結果可知,采用美國肩肘外科constsnt-Murlry評分標準和ASES評分,術后終末隨訪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明顯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節鏡下穿肌腱技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改善預后,提升其存活質量,符合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理念,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綜上而言,對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患者實施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可有效修復肩袖損傷,治療成效明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肖健,崔國慶,王健全.肩袖鈣化性肌腱炎的關節鏡治療[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30(1):8-10.
[2]周猛,李政.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及鈣化性肌腱炎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74-75.
[3]王微,李劍,李紅川,等.關節鏡下穿肌腱技術治療關節側部分肩袖損傷[J].實用骨科雜志,2017,23(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