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星
【摘 要】目的:針對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的術后護理進行分析,分析ICU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之間的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共50例進行臨床觀察,收集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的資料與手術內容,進行后續嚴密的ICU護理觀察,分析針對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的有效護理形式,關注幼兒在術后的無菌處理,定時查看呼吸機的參數與應用效果,結合幼兒的年齡與個體特征進行對應性的護理干預。結果:經過不同病癥的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的ICU護理觀察,采取適當的護理手段,全面化進行護理干預,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能夠有效的以ICU護理提高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的治愈率,縮減幼兒的住院時間,獲得了家屬的較高滿意測評反饋。結論:在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ICU護理達到了有效的監測與看護效果,對輔助術后的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ICU護理;分析
引言
ICU護理是對患者施行密切的護理監護,從而判斷患者的病情狀況,以便于及時性的對癥處理,嬰幼兒的生命較為脆弱,自體的抵抗能力低下,尤其在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更應結合ICU護理的措施,使得嬰幼兒得到全面化的監護護理,ICU護理同時加大了臨床的護理難度,需要護理人員以綜合化的護理分析,為術后的嬰幼兒提供優良的護理空間,與病房的護理不同,更加考察對嬰幼兒的針對性護理能力,要仔細、密切的患者嬰幼兒在術后的舉動,結合現有的先進設備手段,為嬰幼兒術后的快速康復開辟通道,要求醫護人員具備較高的醫護素養,以敏銳的分析能力強化ICU護理的臨床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之間的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共50例進行臨床觀察,其中男嬰共32例,女嬰18例,嬰幼兒的體重由3.3~11kg不等,其中房間隔缺損10例;單純肺動脈瓣狹窄19例;左心發育不良12例;動脈導管未閉9例,收集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的資料與手術內容,進行后續嚴密的ICU護理觀察,分析針對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的有效護理形式,關注幼兒在術后的無菌處理,定時查看呼吸機的參數與應用效果,結合幼兒的年齡與個體特征進行對應性的護理干預。
2 方法
2.1循環功能支持
填寫嬰幼兒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歷號,記錄日期、床位號、出入液量、體溫、心率、呼吸、血壓,做好全面的常規指標定期檢查,持續低流量給氧,面罩給氧或者機械給氧,保持呼吸通暢,進行人工道的護理,并檢查呼吸機,比較誤吸或者窒息。使用維泵輸入藥物,根據嬰幼兒的年齡與藥物的吸收能力調整藥物的供給速度,并調和藥物的濃度,及時的更換引流瓶,記錄引流液的形狀等問題,在ICU護理中給予食物后,可抬高床位30°左右,使得嬰幼兒的膈肌能夠正常運動,防止食物的反流,可使用強心藥:地高辛 利尿藥:雙氫克尿,補鉀藥:枸櫞酸鉀顆粒,地高辛可采取注射的方式,10公斤的寶寶,可以1ml/次(1ml約50ug),每日一次。
2.2體溫護理
嬰幼兒本身的抗體還未成型,在接受了心臟手術后,低體質量的嬰幼兒很容易出現術后的高燒不退,其高燒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寶寶發燒時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果體溫超過38.5℃,才選用藥物降溫。在使用藥物降溫的同時,也要配合物理降溫。物理降溫適用于高熱而循環良好的寶寶,還有就是平時注意給寶寶提供全面的營養,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可以少量適當使用冰敷,在寶寶兒前額、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凍傷寶寶的皮膚,緊急情況下可利用退熱貼來進行術后的溫度護理。
2.3營養供給
新生兒胃液的成分與成人基本相同,含有凝乳酶較多。雖胃酸含量較低,凝乳酶在胃酸低的情況下才起作用,對消化乳類很適應。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而異,水為1.0~1.5h,母乳喂養為2~3h;牛奶為 3~4h,可按照這個條件在術后通過胃管供應營養,先供應水,而后以牛奶等注入胃管,在后續撤除胃管后以母乳為其提供營養。
2.4心理護理
嬰幼兒在術后,難以長時間的被家屬抱在懷里,身上還插著胃管,雖然嬰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在心理上仍舊會造成一定的陰影,使得幼兒總是啼哭、睡眠質量不佳,影響術后的恢復,應消除嬰幼兒與醫護人員的陌生距離,護理人員應在ICU護理中,對嬰幼兒進行輕柔的撫觸,對于已經具備了朦朧認知的幼兒,可在幼兒的病房與病床上張貼動畫卡片,了解幼兒的喜好,將嬰幼兒喜歡的簡單玩具帶到ICU室中來,但避免幼兒長時間的互動,關注幼兒的作息,保持護理中的消毒殺菌、環境安靜。
二、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ICU護理,在嚴謹的護理模式下,獲得了嬰幼兒患者家屬的認可與好評,詳見表1
三、結論
嬰幼兒的體質較為脆弱, 在經受了心臟病的大手術后,更加需要密切的注意幼兒的生命體征,從幼兒的體溫、心率等監測層面了解幼兒的術后癥狀變化情況,嚴格進行ICU護理中的無菌控制,及時的調整幼兒的呼吸輔助設備,完善ICU護理的細節。
參考文獻
[1]陳進文, 陳幻, 何芳. ICU護理風險管理對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監護質量影響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10):873-875.
[2]王艷嬌, 安珊珊, 賈艷. 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ICU期間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進展[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11):874-878.
[3]梁爽. ICU護理風險管理對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監護質量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21):109-110.
[4]萬慧, 邵兵. 細節護理在低體質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手術中降低低體溫發生率的效果[J].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2017, 8(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