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 要】目的:品管圈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機制,本次研究對品管圈對于神經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將5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全部對象。患者的就診時間均為近一年,為了研究不同護理方式是否存在差異,采用分組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對比不同護理模式的護理質量。結果:品管圈對神經內科護理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結論:神經內科患者的康復與優質護理工作的質量息息相關,品管圈對神經內科患者而言,具有更好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品管圈;神經內科;病房;優質護理質量
品管圈活動是一種內部管理的有效機制,在優質護理質量需求較高的神經內科病房,護理質量是影響患者的康復的一個重要的元素。為了進一步提高神經內科病房的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質量,讓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更大程度的受益,我院神經內科采用了品管圈的方式對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監督,在優質護理質量的提升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50例神經內科患者是本次研究的全部對象,患者均為近一年內與我院住院的神經內科疾病患者。本次研究需要將患者分成兩個組進行研究,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分組的方式為平均分配。兩組患者的資料符合本次研究的需要。
1.2方法
品管圈活動是以職工集體性質的督導工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工作質量監督的活動。構成人員主要有:科室護士長,科室的護士等人員。品管圈活動的開展目的主要是以提升神經內科優質護理的質量。具體的操作方法為:科室護士長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品管圈活動的培訓,主要內容是實施品管圈活動的必要性,品管圈活動的實施規則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等。品管圈活動是一種內部員工互相監督的管理機制,主要通過內部成員之間對工作質量互相監督的方式進行工作質量總結,總結的主要內容是上一周工作當中出現的護理差錯、患者的安全事件等,同時也包括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其他問題。通過科室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工作,交接班、護理查房等活動找出護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用獎懲機制進行賞罰。同時,在做工作總結的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集體討論,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改進護理工作。對照組的護理工作按照正常的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常規內容進行。
1.3效果評價
對實施不同護理方法的一個月內的患者的住院安全以及疾病恢復情況進行比較。如果患者的疾病得以恢復,說明護理有效。護理安全事件越多就說明護理質量越差。此外,結合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對不同護理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有利于實現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判斷兩組實驗數據之間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用百分比表示,p小于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護理有效的患者例數的單位是例。組間比較采用的統計學方法是t檢驗。
2 結果
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比較
通過將本次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品管圈是一種能夠改善護理質量的方法。有效性在于減少了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對患者的護理有效果的發揮起到了促進作用。
3 討論
品管圈是一種整合內部資源的內部監督機制,主要特點是通過制定品管圈的規則規定互相監督的內容以及方法。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對護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每周工作總結當中,品管圈成員各抒己見,對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以及落實不到位的地方進行集中說明,并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制定改進工作的計劃。這種管理機制的有優點是能夠使神經內科優質護理工作的質量實現持續的提升。通過品管圈活動,神經內科護理質量得到了逐步提升。主要來源于成員之間對工作的互相提醒,互相監督的活動機制。護理質量提高不僅會使護理人員的工作得到更多患者和家屬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對于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而言,護理工作質量提高的最終受益者是患者,因為神經內科的疾病恢復與良好的護理是分不開的。因此,品管圈對神經內科優質護理工作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品管圈活動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互助意識,遇到問題時能夠有機會進行集體討論,從而使每個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和責任感都能取得持續性的突破,使患者更多的受益。
參考文獻
[1]楊春梅,史新華,王喜花,李曉星,江靜云. 系統追蹤法及品管圈活動在護理質量管理的聯合應用效果[J]. 新疆醫學, 2016(08).
[2]聶麗紅. 品管圈活動在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04).
[3]黃本卿,董盼,楊樹新,呂秋彥. 臨床護理開展品管圈活動的問題與建議[J]. 護理管理雜志,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