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瓊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神經外科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6例神經外科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并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通過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對促進神經外科的治療、提高神經外科護理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神經外科;護理;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神經外科患者126例,均為病情輕度、中度患者,以腦出血、蛛網膜下腔溢血為主,患者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能閱讀、回答、書寫一些文字,無其他病史,能配合醫生的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男42例,女21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53.2歲。對照組男40例,女23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52.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本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和報告、給予飲食護理、用藥監督和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即在給予病情監測、用藥指導、飲食管理基礎上,提供入院指導、身體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
1.2.1心理護理
患者因發病突然,病情重,通常需較長時間臥床,再因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等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或減弱,而易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性心理,不利于預后。因而,科室護士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動態,及時給予關愛、鼓勵,消除或緩解患者不良心理,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提高臨床配合度。根據患者年齡、文化水平進行針對性健康宣教,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癥狀、治療方式及護理要點等,并明確告知所采用治療方式的目的和意義,消除患者內心顧慮。此外,囑家屬理解、陪伴患者,消除患者的孤寂感。
1.2.2環境護理
圍繞患者感受提供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環境;一是要在保證患者舒適,適時調控好病房溫度(24℃~26℃)和濕度(55% ~ 60%),定期通風,確保空氣清新;二是要保持病房周邊安靜,減少噪音干擾,保證患者良好休息;病房內可安裝遮光窗簾,以免強光直照;三是在病房內可播放患者喜愛的電視劇、輕音樂,讓患者放松身心。
1.2.3呼吸道護理
對于腦出血患者,在手術治療中要確保呼吸道的通暢,預防感染發生。一方面,要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同時并做好咽喉清潔,合理應用抗生素。對神志清醒者應指導患者主動咳嗽,同時每 2 h 進行一次翻身、拍背,并進行氧氣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促進排出。
1.2.4并發癥預防護理
每 2 h 協助患者進行一次翻身、叩背,并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必要情況可應用墊氣圈,每日用溫開水擦洗身體,保持皮膚干燥、清潔,以免出現褥瘡;做好口腔清潔、濕潤,每天用生理鹽水擦洗口腔,或用漱口水護理 3 ~ 4 次;每日需清潔、消毒尿道口,如應用導尿管,每日更換 1 次,以免出現尿路感染。
1.2.5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引導患者積極的參與治療,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神經外科患者的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為患者開展一定的健康教育,比如在日常的護理中潛移默化的為患者講解其病情的起因、影響因素、治療過程、治療中的注意事項等,或者給予患者及家屬發放宣傳冊、在醫院的宣傳欄簡單明了的做一些相關知識的科普,或者開展醫院健康知識講座等,提高患者、和家屬的健康知識知曉率,促進患者健康知識的提高,積極配合治療。
1.3 效果評定
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比較。護理滿意度以百分制計算,包含四項:醫護人員醫院制度執行情況、護理文書書寫情況、護理過程中的安全性、藥品使用安全,每項占比為30分、20分、30分、20分,四項相加總得分為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作為21世紀一種新的護理服務理念逐漸被護理人員所接受。通過為期4年的回歸性分析,統計學研究發現,實行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增強了筆者所在科室整個護理服務的質量。筆者所在科室護理人員秉持以患者健康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規范護理服務,通過改變觀念,轉換角色的方法,樹立了良好的護士職業角色,提升了護士自我價值感。通過個人績效,多勞多得,調動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消極怠工現象少有發生,同時個人績效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評價掛鉤,也減少了護士因個人情緒問題出現怠慢患者及家屬的現象。
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理論知識更加穩固,通過每周一次的知識講座,讓每位護理人員積極探尋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并以授課的方式講授他人,不僅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也使科室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階段性的考核制度,使護理人員一直以一種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天的工作,切實轉變護理人員“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觀念
當前,臨床上腦部外傷、腦出血、腦腫瘤等疾病患者數量逐年遞增趨勢,這類疾病病情危重、變數快,有較高死亡率和致殘率,需及時救治,但在治療中會出現多種并發癥且情況復雜,所以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隨著臨床護理理念和護理方式的轉變,要求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效率的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是基于“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方式,是“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強化基礎專科護理,明確并落實護理責任,提升護理專業性。該護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護士服務意識和責任心,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滿意度。在神經外科患者治療中開展優質護理,主要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層面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預后。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施對醫院護理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院各部門主動深入臨床,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護士能夠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療、心理、生理、家庭,包括個人宗教信仰等,負責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條龍服務。能夠正真為病人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專科護理服務。使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使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使護士增加了責任感,把病人作為我的親人,讓病人增加了安全感、信任感;同時,使病人建立了護士是我的護士的歸宿感,護患關系更加密切了。優質護理融洽了護患關系、醫患關系,大力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也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護士貼心的服務,樹立了護士的良好職業形象。
參考文獻
[1]王棟梅,葉寶霞,李亞玲.神經外科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創建中護士情緒資本管理[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1,30(3):340-341.
[2]何美玲,翁廷松.優質護理服務實踐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0):74-76.
[4]黃慧根,陳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試點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