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梅
【摘 要】醫院消毒供應室擔負著臨床各科室所有重復使用診療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及一次性物品的供應保障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存在一定的職業暴露風險,導致護理人員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為此,本文現從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這三個方面分析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原因,之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防護對策,最大限度的保障護理人員自身安全。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原因;防護對策
醫院消毒供應室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科室,是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科室。消毒供應室工作性質與工作環境決定了護理人員必須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熱源、銳器、致病原、壓力容器、化學消毒劑等職業危險當中,進而提高了職業暴露風險。所以,為了保障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應深入分析引發職業暴露的原因,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護對策。
1 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原因
1.1 物理因素
1.1.1 銳利刺傷
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因為經常接觸刀片、針頭、剪刀等銳器,導致隨時存在被銳器刺傷的風險。根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消毒供應室工作中,被銳器刺傷的幾率高達72.4%[1]。當護理人員被銳器刺傷后,如果未能給予及時的處理,那么就可能出現血液性感染。因為刀片、針頭、剪刀等銳器上可能殘留一些病毒,如果護理人員不慎被刺傷,就可能導致護理人員被殘留病毒感染。
1.1.2燙傷
在消毒供應室工作中,高溫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用高溫蒸汽消毒醫療器械。在高溫蒸汽消毒中,護理人員接觸的高溫蒸汽溫度達120℃,稍有不慎就會被燙傷。一般而言,燙傷主要發生于高溫滅菌結束后,護理人員拿取器材的時候。
1.1.3 紫外線傷害
在器械消毒中,紫外線也是一種常用消毒方法,雖然在消毒過程中,器械可以抵擋大量紫外線,但還是存在器械老化導致紫外線泄露的情況,致使皮膚直接受到紫外線照射,引發各種皮膚病,影響了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
1.2化學因素
現今,在消毒供應室工作中,經常對回收醫療器械進行化學藥品浸泡,通常而言,這些化學藥品均具有一定的揮發性、腐蝕性,當長期和這些化學藥品接觸后,就易出現一些過敏反應,如皮膚黏膜刺激癥狀、化學性氣管炎等,其臨床癥狀主要有瘙癢、皮膚紅腫、咽喉不適等。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戴的手套含有乳膠成分,導致護理人員手部易出現皮膚瘙癢、皮疹等情況。
1.3 生物因素
在消毒供應室工作中,護理人員每天都要回收各科室使用的醫療器械,在回收過程中,醫療器械上殘留大量病原體,特別是體液、血液等[2]。在回收時,護理人員必然要和這些醫療器械接觸,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這些病原體進入體內,進而出現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等。
2 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防護對策
2.1 物理因素防護對策
在消毒供應室日常工作中,注重護理人員安全防護意識的培養,并及時糾正不良工作習慣,有效佩戴手套,以免發生皮膚破損情況,保障護理人員自身安全。與此同時,在操作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執行,必要的情況下,用鉗子夾取金屬器械。在遭到刺傷之后,應馬上消毒,并用藥物包扎;同時在高溫消毒后,不可馬上取出物品,以免燙傷[3]。除此之外,在用紫外線進行消毒的時候,盡可能遠離消毒設備,并且保證消毒時間不可過長。
2.2 化學因素防護對策
護理人員應對消毒供應室中的化學藥品予以掌握,了解其危害、用法等,并針對不同器械,選用恰當消毒劑,保證消毒供應室工作安全、可靠。除此之外,在工作過程中,禁止身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接觸,佩戴口罩,以免吸入化學藥品揮發出的氣體。
2.3 生物因素防護對策
在回收各科室醫療器械的時候,一定要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穿戴整齊的防護服,佩戴口罩,以免醫療器械上殘留的分泌物、體液、血液等濺到護理人員皮膚上,以免引發感染,并且注意分類回收[4]。如果醫療器械上殘留物濺到皮膚上,一定要馬上清洗,之后根據受傷程度,注射疫苗,保障護理人員自身安全。
2.4 加強防護知識培訓
對于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而言,普遍缺乏對潛在隱患的認知,致使實際工作中無法有效保護自己,進而發生職業暴露事件。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重防護知識培訓,強調醫療器械清洗程序,正確分類各種醫療器械,如銳器類與非銳器類,導管類與非導管類[5]。在培訓過程中,一定要讓護理人員對病毒危害予以清晰認知,進而能夠嚴格按照有關規章制度執行工作,時刻注意自我保護,盡可能避免直接接觸回收的醫療器械。與此同時,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有關規章制度,以此提高護理人員對不安全物品的防范意識,嚴格按照有關規范標準對醫療器械執行清洗、消毒、滅菌等操作。除此之外,加強護理人員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建立與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強制執行各種防護策略,并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以此保證日常工作得以全面落實。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室是醫院無菌物品總供應站與污染物品回收站,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也非常多,引發原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等。為此,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采取針對性防護對策,同時加強護理人員防護知識培訓,并且強調管理工作的落實,從而有效預防職業暴露,保障護理人員自身安全。
參考文獻
[1]王燕.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原因及防護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0):237-238.
[2] 賀蕓.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因素與防護措施(綜述)[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24-25.
[3]朱淑貞.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因素及防護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4):155,157.
[4]欒靜.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當代臨床醫刊,2017,30(06):3609,3612.
[5]何梅,涂歡濤.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分析與防護對策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9):179.
作者簡介:謝雪梅,女,江西贛州,主管護師,從事醫院消毒供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