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波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水平逐步提高,小學教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數學知識本身便十分抽象,對學生們的正常理解有著較高要求。因此,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經常會犯錯。為此,教師理應對學生們給予幫助,幫助其找出錯題出現的原因,并及時展開引導,解決相關問題。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小學生解題出錯的主要原因,并對于提升解題正確率的具體方法方面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歸因;解決策略
對于小學數學課程而言,解題錯誤的出現率越來越高。學生們對于問題本身重視不足,同時教師的引導也不到位,導致這一問題變得越發嚴重。為此,教師理應提高重視,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正確的眼光看待問題,找出具體錯誤原因,不斷提升學生們的解題能力,幫助其克服難關。
一 小學生解題出錯的主要原因
(一)知識掌握不牢
小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對于基礎知識缺乏重視,因此掌握地也不夠牢固。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導致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很容易犯錯。
例如,在對于“數的概念”學習時,有個判斷題的題干是:“將單位1分成若干份,以此表示一份或者幾份的數,這叫做分數。”顯然,這個題目是否定的。但是由于學生們對于相關概念理解不到位,導致在解題時出錯[1]。
(二)解題能力較差
小學屬于初級教育,在這個階段之中,學生們的特征都十分明顯,諸如好奇心比較中,十分活潑,同時也缺乏自制力。因此,學生們往往不會再解題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導致自身解題水平不強。
例如,有一道題目的題干是“小豬在看一本400頁的書籍,第一天看了權屬的0.25,第二天看了全書的0.5,則還有多少頁沒看?”學生們在解題時,由于技巧應用不到位,自然很容易犯錯,導致最終計算的結果與正確答案存在差別。
(三)理解能力不強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大問題便是學生們對于題目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文字較多的題目時,會感到非常頭疼,很容易出現審題不清的情況,無法在短時間內理出頭緒,最終不得不強行展開計算。如此一來,計算的效果自然很難達到預期,正確率也會隨之不斷下降。
二 提升解題正確率的具體方法
(一)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
學生們之所以經常出錯,一大原因便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為此,教師理應做好引導工作,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學生們展開引導,促使其樹立自信心,加強知識掌握,提升解題能力。尤其是在學習一些概念性內容的時候,理應嘗試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確保原本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為具象化,幫助其更好地完成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整數”的相關概念學習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些與其生活存在一定聯系的案例。諸如,某個物品的實際價格是10元,如果要買兩個,則是20元。由此能夠讓學生們明白數學的價值,并嘗試通過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們逐步提升學習興趣,加強對于概念內容的理解和掌握[2]。
(二)完善教學內容
小學生年齡尚幼,自身認知水平也相對偏低,使得其往往對于一些新知識無法做到充分理解。基于這一情況,教師便需要對現有的知識內容進行全面完善,幾何學生們近期的學習狀況對內容展開重新設計,促使學生們潛在的探究欲能夠得到激發。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便會得到增強,即便遇到了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也能夠通過快速思考,找到突破的方法,完成解答。
(三)對學生予以尊重
小學天生比較愛玩,相比于學習知識,更喜歡游玩各種游戲,而對于課堂學習缺乏重視。對于這一問題,教師理應將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全部展現出來。針對教學活動本身,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促使其逐步轉變對于數學學習的態度,找出其中的樂趣所在,進而使得自身水平得到增強。
例如,有一道數學題目的題干是“通過觀察,找尋規律,并在括號中填入正確的數字1,4,9,16,()。”由于一些學生對于平方的相關知識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拿到題目時,很難在第一時間相處答案。此時,教師不能過于急躁,理應保持足夠的耐心,對學生們慢慢展開引導,通過點撥,使其思路逐漸變得開闊,進而找到解題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們的學習態度便會有所轉變,認為數學知識本質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自己有能力進行處理,進而使得自身解題水平得到提升[3]。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在進行數學解題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錯誤。之所以會有錯誤出現,原因的種類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理應將自身作用全部發揮出來,對學生展開引導,合理歸結錯誤原因,并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提升解題的正確率。
參考文獻:
[1]董建華.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歸因及解決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3):37-37.
[2]聶冬芹.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歸因與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22):141-141.
[3]王淑廷.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歸因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00080-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