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池
摘 要: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日益深入開展,所涌現出的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也在日益增多,其中之一便是民間借貸的無序性和混亂性,大量的不合法的民間團體在進行相應的貸款借貸活動,這些自發性的不合法借貸行為容易引發諸多的問題和禍患,為了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從而令民間借貸能夠沿著合法、合理的方向朝前開展,這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意義極大。
關鍵詞:城鎮化進程;民間借貸;法律規制;問題探尋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容易引發諸多的社會問題,在這些日益增多的社會問題之中,一個極為顯著的問題便是民間借貸的問題,民間借貸的自發性、盲目性、不合法、不合理容易導致很多嚴峻的社會問題,激化了社會矛盾,對于這些問題,值得社會學家和法律學家的高度重視,強化對于民間借貸的法律管制,使其確保借貸的合法性和規范性。
一 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對于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一)維護社會穩定
導致社會出現不穩定的因素眾多,其中之一便是經濟糾紛,由于民間借貸的不合法、不合規,因此導致了社會混亂,因此對于民間借貸加強法律規制,正是為了確保社會穩定,令民間組織能夠有效地進行不混亂社會的借貸活動。
(二)有效捍衛民間相關人士的合法權益
法律存在的意義正是為了捍衛權利人的正當的合法權益,對于民間借貸者和被借貸者而言,自身的合理權利值得被法律維護,因此對于民間借貸行為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也是為了令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的維護和保障[1]。
(三)營造良好的民間借貸風氣
民間借貸的混亂由來已久,需要擊中要害、抓住根本,進行相應的整頓和整風。由此能夠令民間借貸的風氣肅然。法律規制的用意恰在于此。如果能夠營造出更加合乎法律的民間借貸風氣,對于繁榮社會、增加人民收入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反之則極容易造成甚為不利的影響和危害,值得警惕和重視。
二 在進行法律規制的過程中的原則分析
(一)法律性原則
對于民間團體或個人的借貸行為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首先應該確保合法性。執法者應該以身作則,堅決捍衛法律的正當性、嚴肅性、不可侵犯性,從而能夠將“其身正,不令而行”這句話落到實處。
(二)人文性原則
對民間借貸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同時應該強調相應的人文性。法律的存在意義是為了保護每一個權利人,也是為了那些弱勢群體的合法權利不被非法侵害,因此應該用人文性的原則和理念來彰顯對于普通大眾的關愛和維護,這對于法律規制而言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2]。如果法律規制不能夠體現對于人民的愛護和維護,那么法律規制難以取得實效,也難以行之長遠。
(三)普及性原則
在對民間團體進行法律規制的過程中,務必應該強調普及性原則,如果不能夠彰顯普及性原則,那么法律規制就是失敗的。民間借貸蔚然成風,參與群體甚多甚廣,因此需要大力進行普法知識活動,堅決打擊任何不合法的民間借貸行為,依法進行嚴肅懲處,從而能夠整頓風氣、明確紀律、捍衛法律、形成影響,確保民間借貸步入正軌。向人民普及法律是極為重要的。
三 普及法律知識過程中的實施方略
(一)進行相應的法律知識講座
可以在社會進行相應的法律知識講座,請來著名的法學專家,對于民間借貸問題進行相應的法律知識講座,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為普羅大眾講解非法貸款的危害,很容易造成人財兩空的可悲境地,從而令全體的民眾提高個人的警惕性和自覺性,并且令全體民眾更加重視法律的作用。
(二)組織相應的普法宣傳活動
對于民間借貸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相關部門也可以組織相應的普法宣傳活動。請民眾在合法貸款橫幅下簽名,請陷入非法貸款的當事人現身說法,對于需要民間貸款的相關人士進行相應的法律幫助,從而令全社會的法律素養更加深厚,避免社會各方因為缺少法律知識而觸犯法律底線。很多老百姓正是因為缺少法律知識,因此在借貸的過程中觸犯法律而渾然不知。
(三)依法整頓民間借貸團體
在處理任何事物的過程中都應該抓住根本,唯有能夠抓住根本,才能夠確保事情的有效開展。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對于活躍的民間借貸團體,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尤其應該加強對于這些民間借貸團體的法律規制,從而使借貸團體能夠沿著合法的借貸道路向前行走,也能夠令更多普通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這對于維護社會秩序也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深入開展,由此出現的經濟糾紛值得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其中民間的非法借貸是一個尤為突出的問題,因此應該對此進行的法律規制,對于觸犯法律底線的相關個人及團體必須要依法進行懲處,由此令社會風氣得到相應的凈化,也能夠令更多的普通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同時,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相應的普法活動,令民間人士的法律素養得到更大的提升,也能夠使其嚴格依據法律開展每一次的民間借貸活動。
參考文獻:
[1] 姜旭朝,鄧蕊.民間金融合法化:一個制度視角[J].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5期.
[2] 岳彩申,袁林,陳蓉.民間借貸制度創新的思考和要點[J].經濟法叢論,2018年上卷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