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要: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推動了自媒體企業的快速增長,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傳統廣播電視造成了強烈沖擊,觀眾數量日益減少,廣告收益急速下滑,作為黨的喉舌,縣級廣播電視生存面臨著嚴峻考驗,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破束縛,游刃有余,就必須要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不斷創新,探索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中心,對新媒體時代廣電生存之道進行探索,以期能夠推進我國廣電事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創新發展
新媒體對受眾群體以及廣告市場的侵略,傳統媒體已經被推到了創新改革的風口浪尖之上,電視媒體若想要重新占領市場份額,就必須要加速自我改革,充分借助新媒體載體,將廣播、電視以及報紙等共生共亡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以及發展策略上進行全面改革,以此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融,從而力求與新媒體協同發展,探索出一條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盡快站穩腳跟,融入“新媒體”時代。
一、采取多元化的傳播手段
隨著新媒體的沖擊,傳統電視新聞都意識到與新媒體同生同榮是獲取生存的有效出路,因此都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但是依舊有部分傳統電視媒體墨守成規,傳播渠道單一,這樣的電視媒體在“新媒體”全面發展的時代勢必會導致自身優勢逐漸消失[1]。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必須要實現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首先,當下電視新聞傳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也從以往單一的電視逐步向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發展,并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同步播放,在線回放等,這一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得電視新聞傳播媒介日益豐富,促進了電視新聞信息傳播覆蓋面的增長;其次,轉變傳播方式。電視新聞應當積極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直播間等形式實現新聞信息立體式傳播,讓受眾群體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自行選擇適宜的觀看方式,增強受眾群體的滿意度,增強電視新聞媒體的社會傳播力。
二、新聞內容提質
新聞內容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在受眾群體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要想推動電視新聞長遠發展,提高電視新聞質量是關鍵。新媒體時代,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內容為王”“以質取勝”依舊是增強核心競爭力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首先,信息資源更加敏銳。從信息資源層面來看,電視新聞媒體依舊處于上游地位,與其他媒體機構相比,在信息資源的獲取上依舊占據著先導地位,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明白當下信息資源傳播扁平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事實,因此就要求電視新聞媒體在信息資源上必須要保持敏銳的觸覺。其次,要具有深遠性。傳統電視新聞機構肩負著引導社會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傳播真理的重大使命。對此,電視新聞媒體要善于挖掘新聞的內涵以及透過現象去探尋本質的內容,帶領廣大群眾一同去探索事實的真相,開展道德建設,弘揚法治精神;最后,要善于創新。在新媒體時代,同類化新聞的現象日益嚴峻,廣播電視新聞就必須有獨特的眼光,從不同的視覺去挖掘新聞觀點。
三、樹立品牌意識
在媒體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多遠傳播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錯誤思想,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要轉變經營理念,對電視新聞的發展戰略進行重新規劃,將新聞內容當做是一件產品去生產和營銷。對此,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對用戶的消費習慣進行調研,也就是說要想實現電視新聞內容在各大媒介平臺上的全面營銷,就必須依托明確掌握受眾群體對媒體的使用情況,了解各種媒介平臺的傳播特點。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夠增強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品牌效應,為節目積累較高的用戶口碑。當然,新媒體時代樹立品牌意識,“包裝”也尤其重要,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創作同樣需要進行精心包裝,高質量的包裝能夠更多地吸引用戶眼光,也有助于更好地向用戶展示新聞內容,從而實現受眾群體的擴增。
四、探尋媒體融合新出路
任何一種媒體要想在市場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是非常艱難的,必須要學會與其他媒體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方可實現長足發展。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的媒介平臺,如:手機、網絡等,進行線上線下互動,實現資源共享、欄目互通,進而使得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更多元化,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率。我們必須意識到新媒體時代下再好的新聞內容都需要分發[2]。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受眾群體可以通過互聯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來收看新聞節目。例如2016年的兩會報道,央視就首次邀請新媒體報道團隊加入,將央視新媒體平臺作為此次報道的主會場,重點打造了“V 觀兩會”微視頻以及“云直播”,通過創新的報道形式,實現了“電視+新媒體”的融合報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視率和點播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電視新聞應當徹底轉變話語壟斷的發展模式,跳出傳統思維的束縛,更好地與新媒體進行融合,進而為媒體行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并通過有效的發展策略來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參與度,實現電視新聞的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姣,張彬.互聯網思維下城市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 (7):189-189.
[2]張斌,高福安,呂楊,等.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 (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