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漉
摘 要:聲樂的學習是一個心理的過程,無論是對技巧技法的領悟亦或對作品的完美演藝都離不開內心的感受,而知情意則是心理過程所包含的三個過程,所以本文將通過對知情意的相關學習結合聲樂學習的體驗,希望能夠對聲樂學習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聲樂;知情意;心理
聲樂的學習是一個心理的體悟過程,無論是從技巧技法層面對氣息、位置、共鳴的把握,亦或從情感層面對作品的完美演藝的把握都離不開心理過程,而知情意則是心理過程所包括的三個過程,所以從根本出發通過對知情意的學習結合聲樂學習過程中心理的體悟則必不可少,下文筆者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從知情意的方向與聲樂學習過程中的體悟相結合,以求對聲樂學習的整體過程有宏觀的認識,并減少因迷惑找不到最終歸路而導致放棄的結果。
一、意向對聲樂學習的啟示
林華老師所著的《音樂審美心理學》一書中,對意向的概念定義為“意向指人模糊的覺知到‘需要的一種心理狀態,包括注意、欲念、動機、意圖、意志,等等,是人的行動的準備階段。”將其與聲樂的學習相結合:在我們聲樂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它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所講,它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他的不斷變化性,導致我們的狀態并非總會保持一成不變的理想狀態,而在長期處于理想狀態之后出現的不理想狀態,往往容易使學習者選擇放棄,這時對意向相關概念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林華老師書中對意向一詞的解釋中有提到“它是人覺知到‘需要的一種心理狀態”,換句話說,這種“需要”的感覺十分重要,再次回到聲樂的學習中,由于他的反復性與不斷變化性,不理想的歌唱狀態會使我們產生不想學甚至放棄的念頭,這種念頭也可以叫做對聲樂學習沒有了意向,無論是在學習中對技術技巧的練習亦或對作品完美演藝的表達中失去了意向也就失去了人的行動的準備階段,那么一切將無從談起。同時通過對意向相關知識的學習,我們也應當清楚:暫時的不理想只是一個過程,當我們出現想要放棄的意向時就需要提醒我們自己最初對聲樂學習的動力,亦可為唱歌的意向,以此去除我們情緒上的障礙并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二、感情對聲樂學習的啟示
林華老師所著的《音樂審美心理學》一書中,對感情的概念定義為“感情指人對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是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因而具有鮮明的意識性和主觀性。”將其與聲樂的學習相結合:前面提到我們學習聲樂首先應當擁有學習的意向,具體可講為,若對聲樂的學習抱著迫不得已的態度,則無法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對感情概念的學習則相當于聲樂學習的第二個過程,在首先擁有對聲樂學習的需要之后即是對聲樂所持態度的體驗。換句話說,在聲樂學習技術技巧的方面表現為:我們的氣息、共鳴、位置的整體體驗是否達到了統一,達到了自己滿意的狀態;在作品演藝方面表現為:我們對作品的詮釋是否完美,是否達到我們想要的理想狀態。這個過程由于我們所處環境、生長環境、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具有鮮明的意識性和主觀性,即個人對學習過程體悟的是否滿足的判斷。
三、認識對聲樂學習的啟示
林華老師的《音樂審美心理學》一書中,對認知的概念定義為“認知是主體的感官反映客觀事物特點和企圖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的過程。”將其與聲樂的學習相結合: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對作品完美的演藝,首先就要對我們即將為觀眾呈現的作品的相關內容,如:創作背景、作者簡介、歌詞內容、角色性格甚至盡力還原作者所處年代、大的社會背景等進行系統的學習。這一點在我們學習的道路上往往容易被忽略,許多大學生、研究生甚至唱歌很多年的人都沒有對這一點引起重視。再如具體的對歌譜及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小到音與音的關系、詞與詞的關系、段與段的關系,大到與其相關的音樂史學、曲式分析、哲學高度的音樂美學等學科知識的了解。唱歌是一門藝術,包含的是技術與情感兩方面的內容,若只注重技術而完全忽略對相關領域其他學科知識的補充,為技術而歌唱,那么對于作品的完美詮釋亦或成為一個真正的歌者可能還會有所欠缺。當然技術是基礎不可忽視,但在嫻熟的技術基礎之上,以上內容同樣不可忽視,這里所講并非完全的投身于對相關學科的理解而是有所涉及的基本性的了解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從而將其完美的演藝展現給觀眾最終達到以情動人心心相惜的效果。裴長佳老師在其專輯《茶心》的相關采訪中曾說過“一首歌就是一個人、一顆心、一輩子、十首歌便是十段永恒的過往;音樂不是發泄,而是美好靈魂的結晶,它從自然中來,而不是從人的欲望和自私中來;去繁為簡,越簡單月純粹。”齊豫老師也曾經說過“我認為年輕一代要參與校園民歌,多唱自己的原創歌曲,我現在一直鞭策自己不忘初心,雖然聲音和那時相比不一樣了,但還應該是一樣的,要純凈,我想只有這樣才能長處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聲音。”回到對認識概念的把握,若為技術而歌唱則是沒有對客觀事物的特點及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過程等進行很好的把握。
四、結語
上文通過對心理過程所包含的知情意三個過程的學習與聲樂學習過程相關聯,通過宏觀的把握,從最初對學習聲樂首先應當有意向的產生;到中間對感情的學習,即聲樂中對自己學習狀態是否達到滿足的客觀評價;再到最后對認識的把握,即對作品的完美演藝過程中對作品及相關學科的把握并通過我們的聲音將其完美的展示以情動人,對聲樂學習的整體性概念有了初步的探索。這三個部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三者相輔相成如聲樂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意向、學習需要是否滿足即學習狀態的判斷、作品完美演繹即對相關技術及相關學科知識的補充這三者是相互滲透同時相互區別的關系。希望以此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習者了解我們學習的整個過程而非單一的處于學習的一種狀態中,以減少因迷惑找不到最終歸路而導致放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