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若
摘 要:由于建筑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建設的設計風格可以清晰的呈現出一個地區的文化氣息,同時也能夠真實的呈現出所在地區的文化底蘊。基于這種背景下,建筑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并得到了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快現代建筑風格本土化的腳步。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文化傳統
1 引言
建筑成為了當前人們居住和辦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設計風格能夠是一個地區審美理念的表達方式,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個性化追求變得日益突出,本土化滲透到建筑設計中有著顯著的效果,并在建筑領域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尤其是現代建筑設計風格呈現出來的本土化特色會變得更加突出。
2 針對我國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提出的有效措施
2.1 重視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眾所周知,無論對于東方建筑來說,還是就西方建筑而言,都要遵循傳統和現代結合的設計理念,同時還要充分表達出本土化的民族特性以及國家性質。因此,設計人員在對現代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采取恰當的手段汲取傳統的精髓所在,弘揚昔日的文明并加以優化,順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在本土化設計當中達到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作為一名設計人員,在對現代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采取文學創作的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賦予當代建筑體現時代氣息的流動空間,并合理的滲透到傳統建筑的軸線中,繼而以其特殊的魅力引發人們浮想聯翩。設計人員在對城市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對城市的地標性和傳統的文化氣息之間的關系引起重視,這樣才能更好的呈現出城市建筑設計存在的本土化特點。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將其和相關設計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到當代建筑設計中能夠達到本土化的設計效果。設計人員在對現代城市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在使用先進材料、新型工藝的同時,還應當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予以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增強建筑的可識別性,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提高了人們對城市環境的歸屬感。由此可見,通過將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的呈現出現代化建筑設計的本土化風格特色。
2.2 堅持人的情感與工業文明的平衡
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與進步,促使建筑行業和建筑藝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人們開始對建筑和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引起了高度重視,同時也重視空間系統維系,基于這種理念下相關單位加大了對生態環境包含的力度,進而促使人類與自然可以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一般而言,“世界風格”等情況的出現大部分都是當代建筑中人的情感寄托和工業文化處于不協調的狀態所引起的。所以設計人員在對我國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對人類情感和工藝文明之間的關系做到熟練掌握,深入剖析我國的禮教中存在的人文精華,并參考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的設計理念,汲取值得借鑒的部分,做到兼收并蓄,推陳出新。不僅如此,設計人員還應當對建筑設計具有的差異化特點予以高度重視,并且在對醫院、工廠等類似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清晰的呈現出現代工業文明,但是在對公園、陵園等類似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對人類的情感寄托引起高度重視,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設計風格。
3 淺談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發展趨勢
3.1 本土化
通常情況下,現代建筑設計風格呈現出來的本土化特色是一目了然的。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設計人員應當把現代建筑設計實踐有機的和本地傳統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等方面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和當地氣候條件、居住個性要求緊密相連。尤其是基于這種生態背景下,應當遵循“就地取材”的設計原則,對當地的材料要做到物盡其用,進而滿足當地居民的審美觀念。比如針對重慶渝園的設計來說,在對該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主要運用了紅砂巖、紅磚,這樣做不但能夠促使該建筑物和周圍的建筑物處于相同的狀態,而且還能大大降低成本的投入。
3.2 多元化
在最近幾年里,房地產需求數量逐年增加,住房消費逐漸呈現出個性化的狀態,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快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腳步。尤其是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城市居住用地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這樣就會使很多設計人員將目光放在了高層或者是高密度住宅的設計上。尤其是對于錢江時期的建筑設計來說,不但可以充分反映出傳統建筑豐富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完美應用,通過別具一格的設計在高層居住達到了“前庭后院”的居住效果。不僅如此,在高層中也較好的呈現出了合院住宅的文化氣息,無論哪一家都有自己的庭院,這樣不但使人們充滿了對古代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向往,而且通過借助于灌溉系統可以充分發揮出建筑自身的價值。
4 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雖然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處于成熟階段,但是和國際建筑本土化設計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是我們堅信,隨著我國建筑設計理念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會加快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腳步,同時衍生出大量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進而為我國的建筑行業的發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任軍強,解金鋒.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5):86~87.
[2] 侯健,曹文濤.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探討[J/OL].工程技術研究,2017(10):215~216.
[3] 侯健,曹文濤.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7(10):215~216.
[4] 劉敬東,欒世紅,汪振澤.論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