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燕

【摘? 要】目的:觀察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配合中醫理論辯證施護對囊腫型痤瘡的治療效果。方法:將60例囊腫型痤瘡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予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口服治療,對照組予鹽酸多西環素口服治療。兩組均進行相同的中醫理論辯證施護,2個月為一個療程,評估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7%,對照組總有效率76.7%,治療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可有效提高囊腫型痤瘡的治愈率,副作用小,操作簡單,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火針;鹽酸多西環素;囊腫型痤瘡;護理
痤瘡是皮膚科最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毛囊皮脂腺疾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80%-90%的青少年患過痤瘡[1],給青少年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西醫將痤瘡分為Ⅰ—Ⅳ度,本研究選取的囊腫型痤瘡為Ⅳ度痤瘡,針對Ⅲ—Ⅳ度痤瘡,西醫主張選用相應抗生素(首選米諾環素或多西環素)口服治療[1]。傳統醫學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將痤瘡分為肺經風熱證、腸胃濕熱證、痰濕瘀滯證三型,囊腫型痤瘡患者多為痰濕瘀滯型[2]。火針是將用火燒紅的針尖迅速刺入病灶內,使瘀、血、痰濁、水濕等邪氣外出的一種方法,具有消癰散癤、溫經散寒、祛風通絡等作用。本文通過觀察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配合中醫理論辯證施護對囊腫型痤瘡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明確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杭州市富陽區中醫院皮膚科門診符合痰濕瘀滯型囊腫型痤瘡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18~41歲,平均28.5歲。病程4個月至5年,平均2.1年。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剔除不按規定按時服藥、自行合并使用對研究治療有影響藥物者或因嚴重不良反應必須停止治療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有嚴重心、腦、肝、腎等基礎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1.2方法
1.2.1火針:清潔面部,平臥,用一次性毫針在酒精燈外焰中燒紅后垂直快速點刺皮損中心和周圍,深度以針尖透過皮膚病變部位,未接觸正常組織為宜,根據病灶大小調整次數,刺破囊壁后棉簽輕輕擠出囊內物,最后用碘伏消毒局部,平均一周一次。
1.2.2鹽酸多西環素口服: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飯后口服鹽酸多西環素,每天兩次,每次100mg,共2個月。
1.2.3中醫理論辯證施護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痱。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鼓,郁乃痤”;清·祁坤《外科大成·肺風粉刺》云“肺風由肺經血熱郁滯不行而生酒刺也”;《諸病源侯論》有“酒鼓候,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風冷之氣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鼓,赤皰幣幣然也”。由諸多古籍中我們可以看出,痤瘡的生成與濕、熱、瘀、痰等邪氣有關,素體陽熱偏盛,肺經郁熱;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濕化熱,濕熱互結;脾氣不足,運化失常,濕濁內停,郁久化熱,熱灼津液,煎煉成痰均可導致痤瘡的產生[2]。針對病因,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宣教,告知正確的飲食,忌高能量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奶茶、咖啡、酒、火鍋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第二,避免熬夜,長期熬夜耗傷陰液,易使虛火內生,上蒸顏面而成痤瘡;第三,避免徒手擠壓,用手擠壓會加重感染風險,容易留下色沉和疤痕;第四,大多數痤瘡患者,特別是囊腫型痤瘡患者,易心生自卑心理,郁郁寡歡,嚴重者影響社交,我們應鼓勵患者,告知患者通過治療可減輕、緩解病情,樹立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增加依從性。
2 結果
2個月后,治療組中痊愈10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86.7%;對照組中痊愈8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76.7%;兩組對比,可見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可有效提高囊腫型痤瘡的治愈率。
3 結論
痤瘡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皮膚病,因為大部分痤瘡發生于顏面部位,且好發于青少年,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處理方式也會加重痤瘡的發生,容易留下色素沉著和疤痕。西醫認為痤瘡與雄激素及皮脂腺增加、毛囊皮脂腺開口處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及繼發炎癥反應等有關[3],中醫認為痤瘡的發生與外感風熱、脾胃濕熱、脾氣不足后痰濕瘀滯等有關。火針通過受熱之后作用于局部,使局部毒邪外泄,從而達到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祛腐排膿的功效來治療囊腫型痤瘡的。從西醫來說,火針還能促進毛囊口開放排出炎性物質,火針的高溫還能殺滅痤瘡丙酸桿菌,破壞增生的皮脂腺細胞,減少痤瘡的復發[4-8]。火針聯合鹽酸多西環素中西醫結合治療囊腫型痤瘡,具有療效高、預后好、副作用小的特點;同時配合中醫辯證施護,從病因上減少了囊腫型痤瘡的發生,增強了治療信心,促進了患者的身心康復,提高了治療效率。
參考文獻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65-1169.
[2]李曰慶.中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190-192.
[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75-178.
[4]白仁琴,杜仲平,馮道忠.自制紅黃椒酊及 L 型粉刺針治療痤瘡300例療效觀察 [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4, 20(8):1118-1119.
[5]趙宏,韓靜,孫銀競.不同腧穴、頻次刺絡放血拔罐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 34(12):1200-1203
[6]賀普仁.火針的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2004,10(2):21-23.
[7]黃蜀,周建偉,張顏,等.火針療法治療痤瘡1068例臨床研究[J].上 海針灸雜志,2008,27(2):10-13.
[8]胡璟, 孫亦農, 蔡建偉. 針藥結合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 25(2):253-254.
作者簡介:
馬景燕,護師